2014年,兴安盟会同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和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完成《兴安盟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计划对秸秆进行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基料化“五料化”处理,为根治农牧区秸秆电力外破难题带来了契机。国网兴安供电公司将外力破坏问题解决融入秸秆生态污染治理大格局,主动帮助秸秆加工企业合理规划选址,开辟绿色通道、全程服务跟踪,保障了中农绿能秸秆制天然气项目、突泉鑫泰秸秆建材项目、兴安盟禾生源生物质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顺利落地投产。与此同时,国网兴安供电公司积极开展社会责任根植,以秸秆电力外破严重的乌兰浩特市后查干嘎查为试点,协助推广秸秆颗粒化处理项目。主动了解利益相关方诉求,建立共享沟通平台,整合资源优势,汇聚多方合力,有力推进秸秆颗粒化项目实施,解决当地群众关注的饲料、燃料难题。通过“五料化”处理,以往遭人嫌弃的秸秆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清洁能源、营养饲料、新型建材,秸秆潜在经济价值被充分挖掘,避免了焚烧浪费。“秸秆有了经济价值后,就地焚烧、线下堆积的现象明显减少,电力外破问题在源头得到治理。农牧区电力外破事件、经济纠纷明显减少。”国网兴安供电公司安质部负责人介绍道。
秸秆“五料化”处理串起了一条资源节约、低碳环保、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绿色产业链”。既增加了政府税收、企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又从根本上解决了电力企业关注的外力破坏难题,地区售电量也有小幅度增长。“每年利用废弃的秸秆木屑1万吨,就能给老百姓带来800到1000万的收益。”兴安盟晶达建筑体系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云高兴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