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上海因地制宜探索秸秆利用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30  浏览次数:844

  在国外,秸秆多应用于发电、加工建材、制造家具板材等多领域,我国北方产粮大省也有将生物质制乙醇的成功案例。不过在很多专家看来,上海市既没有产粮大省企业的规模优势,也缺少建设大型秸秆发电项目的条件。那么,对上海来说,瓶颈真的无法突破了吗?

  其实不然,有专家指出,秸秆的综合利用还需因地制宜,寻找经济与技术可行的“上海模式”。

                     
    上海市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专家顾定槐认为,上海地区秸秆等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潜力较大,要支持生物质能产业健康发展,其突破口是秸秆颗粒项目,用于在部分企业的锅炉清洁燃烧。

  据上海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秸秆加工为燃料颗粒(棒、块),目前在金山、奉贤、崇明等区已有生产,但受限于审批难且利润低,在政策扶持下企业勉强维持运转。

  近日,上海市一家能源企业在向某区提交生物质合同能源项目的申请时被拒,理由为“生物质成型燃料不属于清洁能源”。这并非个案,企业反馈一些地区不同意使用生物质能,即使第三方检测达标也不认可,需要市级层面的批文。

  审批方给出的理由是,“理论上检测达标并不等于实际操作中能达标。”原来,以往确有个别企业存在失信行为,表面上燃烧生物质能源,实则在燃料中掺杂其他物质,甚至晚间乱冒黑烟,给监管带来难度。

  顾定槐介绍说,稻麦秸秆成型颗粒的燃烧,与秸秆直接焚烧有本质不同。“成型颗粒的特点是密度大,热值在2700卡/千克~3500卡/千克之间;吨蒸汽的成本可降低50%以上。”据测算,改造后的一台10吨锅炉,可用上生物质颗粒约2.5万吨。

  目前,上海市已有多家企业开发环保型的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将秸秆制成燃料棒。可喜的是,相关项目在试生产中的气体排放,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尾气粉尘、林格曼黑度等,均达到上海市最严格的大气排放标准。红炬能源公司上半年自主研发6台秸秆颗粒燃料粮食低温烘干燃烧机,替代传统的燃油、燃气烘干设备,生产线每月可烘干稻谷4000吨,不仅排放标准达到环保要求,而且大大降低了稻谷烘干成本。

  据了解,上海市环保局去年明确批复崇明区环保局:“生物质成型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作为一种替代燃料,但应以综合利用崇明区本地生物质能源为主。”

  上海市农委正与市经信、市环保等部门对接推进。市农委表示:希望通过崇明区的探索能形成较好的技术规范和操作途径,从崇明区逐步推广到其他区县去。根据有关规划,至2020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从2015年的92%提高到98%。

  有专家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将秸秆炼成燃料棒是最佳的利用方式,这需要有关职能部门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予以理解和支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