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生物质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供应结构中占比已达到10%左右,成为第四大能源。但在我国生物质能起步较晚,在一次能源供应结构中所占比例依然较小。欧盟生物质能源在可再生能源中比重高达60%,而我国生物质能源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到10%。
“我国每年可作为生物质能源的资源总量相当约4.6亿吨标准煤,目前已利用量仅相当2200万吨标准煤。”低碳科技与产业发展协会专家顾问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未完成规划指标,生物质成型燃料消费量仅完成规划的70%,液体生物质燃料仅达规划的50%。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产生秸秆资源总量逾7亿吨。但每年就地焚烧的秸秆约达3亿吨,由此造成大气污染的贡献率逾30%。如果推广生物质快速热解制炭技术,可将丰富的秸秆资源转化为巨量的燃料。
生物质炭具有孔隙度好、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特点,可应用于污水处理、水质净化、废气处理等环境领域。工业废水是重要的环境污染源,研究表明,生物活性炭大堆废水中无忌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在净化水质,处理饮用水与微污染水方便有较好的效果。如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可高效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和致癌突变物。
这像技术以净化水质效果好、出水安全、优质而受到广泛重视。游离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及某些重金属等,都可通过此种方法有效地去除,且不易产生二次污染。生物活性炭应用于烟气及环境中污染废弃处理,可吸附SO2和NOX等污染气体,进而起到脱硫、脱硝作用。炭载金属铜和铈脱硫剂的脱硫性能,效果良好。碳酸钠溶液改性的活性炭脱硫,比普通纯活性炭脱硫剂的硫容提高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