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科学规划+园区布局”。制定《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016-2020)》,到2020年末,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园区200个,利用秸秆150万吨,面积17万公顷,利用率达100%。在东湖、土们岭、波泥河、卡伦、龙嘉规划秸秆综合利用园区。
二是“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印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制定出台收购秸秆运费补助、秸秆初加工用电、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机具补贴、推广生物锅炉等10条优惠政策。设立专项资金3000万元,重点支持秸秆综合利用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秸秆综合利用大户。今年以来,秸秆捡拾打捆机由3台发展到20台,年购大中型拖拉机从100多台上升到308台。
三是“战略投资+中小企业”。引进长拖秸秆综合利用项目,2016年投资5000万元,在5个乡镇建设综合利用产业园11个,综合利用10万吨,面积1万公顷。到2020年投资5亿元,年处理秸秆130万吨,创造就业1000人。注重企业配套合作,引进隆达、朝日、禹泽秸秆等企业。
四是“综合利用+改善环境”。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途径,除气化、机械化还田外,还有生物质肥料、食用菌基料、畜禽养殖垫料、快速腐熟还田、堆沤还田、果园覆盖、编织、大灶燃料等,在有效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的同时,农村环境也得到明显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