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行业呼声 » 正文

霍邱秸秆回收项目“烂尾” 成村民口中笑话(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24  浏览次数:359
霍邱秸秆回收项目“烂尾” 成村民口中笑话(图)

一位村民爬上秸秆堆,仿佛在“登山”。

  秸秆禁烧,在每年特定时期都会成为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去年,霍邱县政府在秋收秸秆禁烧期让各乡镇建立秸秆收储转运点,然后出售给霍邱凯迪生物质电厂用于生物质发电,该创新举措曾让环保人士“眼睛一亮”。然而大半年过去了,有知情人士向本报反映,霍邱去年秋季轰轰烈烈的秸秆回收项目早已“烂尾”:“储运点里的秸秆堆得跟山一样高,都烂掉了。”

  □探访

  村民口中的“笑话”

  14日上午,记者赶往霍邱县。到达临水镇附近时,沿路的农村居民家,几乎每家门边都堆着高高的秸秆垛子。长期的风吹雨淋,这些草垛都已经变黑霉烂。

  “以前政府不让在田间烧,俺们就堆着。去年临水成立了两个大的‘草场’(秸秆收购点),专门收秸秆,俺们相当高兴。”一位村民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可这两个场收了一段时间就不收了,里面的人都散了。我们只好把这些麦草(秸秆)堆着,让它烂掉吧!”在采访中,临水镇不少人回忆起当初收购站成立时候的场景。“那实在太热闹了,朝里面送稻草的车都挤不过来,草场里面的人都忙昏了。”一位村民回忆说,可草场才忙活了一两个月,就停止收秸秆了。“你如果到司圩村那草场(收购点)看,就剩一个瘸腿的老汉帮忙看场子了,别的干活的人都走了。”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事实上,在不少村民口中,去年轰轰烈烈上马的秸秆收购站,陆陆续续都成了一个个“笑话”。

  那一座座“秸秆山”

  去年9月,为响应县里建秸秆收购点、绿色回收秸秆的号召,霍邱县的老王和当地刘老板等三人意气风发地筹集了几十万元,在司圩村办起收购站。8个多月过去了,只要提起这茬事,老王就欲哭无泪。“它要沤烂了!”采访时,他不停地念叨着。

  记者赶到霍邱县司圩村,走到一座桥附近时,一块广袤的田地在民居之间显露出来,估算有几十亩。远远看去,田地里挨挨挤挤地堆着白色物体,每堆都有好几米高,靠近才发现,这堆积如山的白色物体就是已经变色的秸秆堆,现场弥漫着一股浓烈的腐烂气味。老王说,这里就是司圩村的秸秆收购点。

  “你看这些黑水,就是秸秆沤烂的水啊。”老王随便翻开一个秸秆堆,腾地冒出一股热气,里面的秸秆腐烂得像泥土一样。

  “这里面有好几百吨秸秆,价值20万呐,而且都是我们合伙人凑钱补给老百姓的,现在都烂成这样了!”老王说,“我这只是其中一个点,其他镇的情况更严重。有的收购点叉车、打包机全部齐全,投入近百万,现在本都拿不回来!”

  收购点状况都一样

  按照知情人士的指点,记者又来到霍邱县周集镇,该镇的秸秆收购点就位于国道边。这里规模很大,入口处就是一排工棚,旁边是大量已经打包捆好的秸秆堆在一起。几辆崭新的叉车、打包机就在这些秸秆堆旁边。记者来到工棚旁边,发现房门紧锁,但能看到里面堆放着很多工人的衣服。“这些衣服都是原先的工人穿的,你想想(当时)有多少工人在干活啊。”一位知情人士叹口气说,“从去年11月份就很少有人干活了,现在全没了,只有一个看门的在守着。”记者探访了霍邱县3个乡镇,这3个乡镇境内各收购点无一例外都是秸秆严重积压,而且腐烂严重。

  现状

  收购点:电厂早已拒收秸秆

  在调查中,众多收购点老板都表示,按照霍邱县政府部门的规划,各收储网点收购上来的秸秆,都是运往霍邱县凯迪生物质电厂,进行生物质发电的。“电厂是这个秸秆回收项目的‘终端’。”一位知情人士说,“收储网点十几万吨秸秆烂在地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电厂不再接收秸秆了。”

  记者查阅了霍邱县政府公开的消息。2014年9月,该县为鼓励农户和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在辖区30多个乡镇里,大力建设收储网点。每个乡镇(区)至少建立1个20亩以上、设施配套齐全的中心收储站,每个村至少设立1个5亩以上的集中堆放场或收储点,村民组有若干个临时堆放点,确保秸秆及时离田,消除焚烧隐患。

  “当时说,收储网点将收购的秸秆出售给霍邱凯迪生物质电厂用于生物质发电。”一收购站点老板告诉记者,没想到的是,凯迪电厂收购了一段时间的秸秆后,就拒收了。“县里绝大部分的秸秆收购点都是一样的处境。”该老板介绍,“收购来的秸秆,哪个站点没有个几百上千吨啊,有的达到上万吨。结果电厂说不要就不要了。”

  电厂说:我们自己都难消化

  霍邱县凯迪生物质电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企业?昨日一大早,记者赶赴厂区探访。

  在霍邱城北工业园内,凯迪电厂非常好找,一是厂区面积庞大,二是厂里那高高矗立着的冷却塔。走进电厂,离大门不远就是运输车辆的过磅装置。一辆拉着薄木板的运输车正在过磅。记者守候了半小时,却没有见到一辆拉着秸秆的车辆进入电厂大门。

  在厂区一侧,秸秆被捆成“四方块”,成片地随意堆积着。秸秆堆旁边是一辆货车,上面满载秸秆。可奇怪的是,这辆车轮胎早已瘪了下去,车身多处生锈。“去年这辆车硬拉着一车秸秆来过磅,我们说不符合标准,不能接收,结果车主连车都不要就跑了。现在车停了大半年了,我们都没找到车主。”电厂一位工人叹了口气说。

  记者留意到,露天堆放的秸秆,同样散发着腐烂的气味,其四周也已经是“黑水”遍地了。

  电厂一位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厂目前占地300亩,厂区一侧是堆放秸秆的大型钢棚,另一侧则是露天堆放秸秆的地方。“现在钢棚里全是秸秆,堆不下了,只能堆到露天这边。”该负责人说,和收购点的情况一样,该厂自己库存的秸秆也都已经腐烂了:“我们自己的原料都消化不了,腐烂了,你说我们怎么能接收新的原料?”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