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打造秸秆“生态示范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7-06  浏览次数:3831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 4年前,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种粮大户老王在农技人员的劝说下,开始“麦秸出田”,尝到甜头的他每年麦收都会将麦秸打捆运出。在即墨区,像老王这样的种田大户以及诸多小型种植户如今都习惯了“麦秸出田”后或送往堆肥,或充当饲料。



事实上,5年前即墨区建起“生态示范园”开始全域回收麦秸秆。这些被回收的麦秸掺杂尾菜、牛粪,经过高温灭菌、杀掉虫卵和杂草种子后,生成有机肥再“还田”。试验5年来,不仅消除了麦秸焚烧的隐患,还让当地产生的大量尾菜垃圾有效处置,社会价值凸显。

麦秸打捆出田

4年前,即墨区移风店镇种粮大户老王还固守着收割小麦后的传统做法,不同意小麦秸秆打捆机进田。当时的他认为,如果打捆机再进田,势必碾压土地,不利于农作物的种植与生长。

面对他种植500亩小麦铺在麦田里干燥的麦秸,当时即墨区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找到了老王,开始向他讲解麦秸出田的益处。

“农业专家告诉我,麦秸打捆出田,不但压不坏农田,还利于出苗和防治病虫害。”7月1日,老王站在自家麦田旁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他眼前这块百亩麦田如今全都将麦秸“打捆出田”了。

老王打捆麦秸出田从4年前尝试着进行。

“农业局专家当时来,还带着秸秆的打捆农机手。”老王说,“当时我也就是尝试一下,看看是否影响农作物种植和生长。”

 

2020年,老王拿出百米麦田让农机手进田,将散落在田里厚厚的一层麦秸全部搂了打成捆运走了。之后,老王开始在麦茬中种植玉米,他的这百亩玉米和其它400亩玉米同时种植。当时的他发现,没有麦秸的麦地更容易播种。

“后来我又发现,没有小麦秸秆的农田,玉米出苗快,成长也快。”老王说,“整个夏秋季,我还发现百亩玉米地比其它400亩玉米地的病虫害少了。”

对于病虫害的锐减,当时农业专家就告诉他,如果麦秸铺在农田里势必孵化更多害虫,如果麦秸清除了,病虫害也就减少了。

“不仅病虫害减少了,给玉米苗喷农药也更容易了。”老王说,“以前玉米苗被麦秸覆盖着,喷药都困难。”

尝到甜头后的老王第二年主动给农业局以及农机手打电话,希望农机手前往他的500亩麦田将麦秸全都清理干净。随后,农机手驾驶着农机具来到了他的麦田,将散落一地的麦秸清理一空。之后每年麦收时节,老王总会将麦秸清场。

“全部清场第3年了,现在给玉米苗喷药也容易了。”老王边说着,边将地旁边散落的一些麦秸扔到了一边。

如今,在移风店镇像老王这样的小麦种植大户和一些小型种植户,麦收过后都会将麦秸清理。

“以前总觉得这些麦秸烂在地里是肥料,不舍得向外扔。”农民老于说,“殊不知,清理出去更利于庄稼种植生长。”

催生农业经纪人

进入6月中旬之后,即墨农业经纪人赵有健和朱宝吉就没闲着。身为农民的两人早前只顾着在农田里种庄稼,现在他们将目光瞄准了小麦秸秆打捆出田。

“最早做这份生意从2021年开始。”赵有健说,“当时移风店镇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以下简称“生态示范园”)已经试运行了,他们那里需要大量的农业秸秆。”

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土肥科科长王志葵说,一边是农业农村局号召农民将秸秆打捆出田,一边是生态示范园需要秸秆,两种背景下催生了当地“打捆出田”的农业经纪人。

当初,像赵有健、朱宝吉这样的农业经纪人看到了秸秆出田背后的商机时,手里并没有打捆出田的农业机械,于是他们开始向枣庄、哈尔滨、安徽等地的农机人“求助”。

“即墨的农民也需要机械收割小麦,于是我们就将枣庄、哈尔滨等地既能收割又能打捆机的农机引来了。”赵有健说,“机械跨地作业,农机人也一并来即墨,前边收割后边打捆。”

“前两年不断摸索经验,现在经验有了。”朱宝吉说。

当今年小麦成熟,即墨区像赵有健、朱宝吉这样的农业经纪人则带着外地的收割搂草机和打捆机,轰轰隆隆开进了农民麦田。6月10日开始,两人前后忙了半个多月。

“我们总共打捆小麦秸秆6万多亩,3万多吨。”赵有健说,他们将这些麦秸的一部分送到生态示范园销售,一部分送往外地。

6万亩只是赵有健和朱宝吉今夏打捆的数量,在即墨其实还有多个像赵、朱这样的农业经纪人在麦收时节的麦田里挥汗。

5年试验,社会价值凸显

显然,这个夏天被送到移风店镇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的小麦秸秆,不光赵有健和朱宝吉。示范园总经理姜正春说,今春到现在,示范园已经收集了1.4万吨小麦秸秆,尽管只是1.4万吨,但这里也是整个青岛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最大的集中地。

“全年除了小麦秸秆,还有玉米、土豆、芸豆等秸秆和藤蔓。”姜正春说,“香菜、大白菜、萝卜等一些尾菜也会送到这里来。”

鸣蝉聒噪声中,如山的麦秸堆积在示范园里,一台智能洒水机正在示范园的北侧向麦秸里洒水。

“洒水的主要目的是秸秆前期发酵的需要,同时也是防火需要。”示范园技术负责人于智欣说,“示范园全年将处理2万吨麦秸。”

当示范园半径15公里的麦秸回收回来完成喷水,工人还要将麦秸的打捆绳和薄膜拆解。完成拆解后,大型机械将收购回的牛粪、尾菜以及秸秆的腐熟剂混合到麦秸中,随后再抛翻发酵。

“发酵过程中的温度超60℃,60℃的高温中,虫卵、杂草种子将被灭杀,留下秸秆、尾菜以及牛粪中的有机成分。”青岛和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态农业部技术总监孙先丽告诉记者,之后再完全分拣塑料薄膜、绳子等杂质。完成了上述程序,这些混合物将被堆积起来发酵。发酵完成,整套堆积土肥的过程也就完成

从秸秆打捆出田到洒水到发酵成有机土肥,整个过程将在百余天的时间里完成。到了秋天,这些被消杀了虫卵和杂草种子、甚至没有任何异味的有机土肥将被农户买走,或种庄稼或种菜和水果。

“示范园利用麦秸堆积土肥的过程,不光完成了“麦秸出田又还田”的过程。”王志葵说,过程的背后消除麦火患的同时,还让当地每年产生的大量蔬菜尾菜垃圾有地方处置并有效利用。这些由麦秸秆、蔬菜尾菜和牛粪的混合的土肥还田后,将改善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5年来,示范园堆肥试验背后社会价值凸显。

◎相关新闻

“生态包袱”变废为宝

今年,即墨区小麦种植面积已突破60万亩,60万亩小麦产生的大量秸秆实际上仅有一部分用于堆肥。

“我们还将一部分麦秸送去了发电厂。”朱宝吉说,“充当了发电的燃料。”

而在即墨区的蓝村街道,麦秸出田后,一些农业经纪人还将麦秸送到新疆喂骆驼,成为骆驼的优质食粮。当前,即墨区的一些蘑菇种植基地和工艺品加工厂正利用麦秸充当基料试验蘑菇种植和草帽编织。

5年前,麦秸在即墨还是农民的“生态包袱”,如今这些“生态包袱”正成为肥料、燃料、基料、饲料和原料的来源,悄然变废为宝。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