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秸秆‘双禁’工作全面开展以来,秸秆处置就成了种粮大户的一大难题。我们合作社将打捆好的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等作物秸秆卖给周边地区的食用菌或养殖企业,实现了农户增收、污染防治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多赢。”武汉惠万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凤英介绍,合作社目前已建成省级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储存能力达1.5万吨,秸秆的回收和销售范围已从新洲拓展至麻城、黄冈地区。
完善秸秆回收、运输、存储、销售服务链条,这是该街道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践缩影。徐古街是新洲区的农业大街,2023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万余亩,全街32个行政村秸秆总量达到2万余吨。
近年来,街道围绕打造新洲区东部生态旅游圈的定位,积极引导辖区内5家农业企业增强秸秆机械化处置能力,开展秸秆饲料化、燃料化、肥料化、基料化、材料化综合利用,将“生态包袱”转化为“绿色财富”。
作为远近闻名的蘑菇之乡,徐古街蘑菇种植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街道立足发展实际,推进“秸”尽所能、“秆”尽其用,通过利用秸秆发酵种植蘑菇,形成农作物秸秆—菌菇—有机肥的循环种植模式,在助力农户增产增效的同时,也为农业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3年,以武汉金新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菌菇种植企业,年产值达1000万元,年使用农作物秸秆1.1万吨,产生菌渣、有机肥1万余吨,循环种植模式效益逐步凸显。
徐古街农业农村办负责人张鸿飞介绍,完善的秸秆机械化收集体系为秸秆离田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3年全街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55%。与此同时,空气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2023年,街道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4.5%,在全区排名靠前,“红色”老区的“绿色”名片愈发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