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中科院合肥院突破CEF3基因秸秆生物质应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0-26  浏览次数:680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 记者25日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获悉,该院智能所吴跃进研究员课题组在水稻秸秆能源化利用的生物学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生物能源领域重要期刊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and Bioproducts上。

  植物细胞壁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化合物,其中70%转化为高分子聚合物累积在细胞壁中。

  自然界秸秆数量巨大,仅仅水稻每年产生大约2亿吨的秸秆。秸秆其本质就是细胞壁,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成分。木质纤维素形成天然的抗降解屏障,致使细胞壁生物质在前期处理过程中成本高,其高效利用遇到瓶颈问题。遗传改良植物细胞壁,提高生物质的可降解性,可以从源头上解决生物能源产业化的瓶颈问题。因而鉴定调控生物质酶解效率的主要细胞壁结构因子,对于确定遗传改造的目标至关重要。

  科研团队长期关注利用离子束诱变挖掘细胞壁组分突变基因并开展秸秆的综合利用研究。在对离子束诱变获得的水稻脆秆突变体cef3进行图位克隆发现,CEF3基因编码能最终影响次生细胞壁纤维素的合成。

  据介绍,酶解糖化效率是决定秸秆木质纤维降解的重要参数,纤维素的含量以及其高度结晶化和聚合化是生物质酶解糖化的关键限制因素,与野生型相比,CEF3基因的突变使得秸秆的酶解糖化效率提高52%,因此CEF3基因在秸秆生物质能源利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