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2022中国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发酵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7月14日成功举办。国家级生物质能科学与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农业部可再生能源清洁化利用重点实验室(CPURE)常务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董仁杰教授,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废弃物资源化学科带头人张玉凤 博士、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高岩教授,北京福缘地科技有限公司科研项目带头人、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徐春霞女士, 安徽广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周民高级工程师等嘉宾专家及企业家约1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分会执行主任孙瑞江主持。

孙瑞江执行主任介绍到,我国是农业大国,日益严重的农业污染问题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随着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传统模式下的农林废弃物利用发生巨大改变,造成大量的农林废弃物的积累与资源浪费,对农林生物质废弃物进行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等利用是控制农业环境污染,修复与改良土壤、改变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2月22日,中央发布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秸秆综合利用。本次会议旨在响应“碳达峰 碳中和”国家战略,推广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生物质发酵技术,农牧循环产业项目,促进最新科研成果高效市场转化,建立秸秆、畜禽粪便等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协作机制,推进适用发酵技术在秸秆等农林废弃物高效应用,加强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的饲料化、肥料化及沼气等能源化发酵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董仁杰教授《沼气工程对中国碳中和的贡献》讲到,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到300万年来前所未有的水平;1951年至2010年间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气温升幅中,极有可能是由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和其它人为因素共同造成的;对农作物产量的负面影响比积极影响更普遍,气温每上升1度,粮食产量下降约5%。碳达峰与碳中和包括减污降碳、能源脱碳、负碳中和等路径;在中美气候谈判与国际博弈过程中,气候变化已开始关注和聚焦农业农村;只有基于生物质能,才能实现碳中和,只有沼气工程,才能实现低价格的碳中和;同时介绍了鸡粪沼气气肥联产、猪粪沼气第三方处置、牛粪沼气沼气与垫料、以环保为主的快速厌氧发酵、上海农垦黑膜“沼气”、 美国案例 奶牛场和沼气工程-奶牛发电厂及秸秆沼气沼气工程类型。
张玉凤博士《农林有机固体废弃物肥料化及其应用技术》介绍到,我国每年秸秆总产量为9.64亿吨, 其中可收集量约8.19亿吨,养殖业粪污产生量约38亿吨,蔬菜废弃物总量高达 2.45亿 吨,,可生产采伐、造材等林业废弃物1.1亿吨。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文件推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林业废弃物、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等农林废弃物高效利用。目前农林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模式包括基质、肥料、 土壤调理剂等生物利用,牛粪、秸秆、锯末等好氧发酵,秸秆炭化气化,尾菜及养殖废弃物的厌氧发酵等。同时介绍了有机肥的施用时期、施用方法及施用量等应用技术,有机肥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和为作物提供养分、改善品质、提高化肥肥效、增强土壤保肥性和缓冲性、刺激植物生理活性,促进其生长等功能。
高岩教授《液化农业废弃物改良盐碱土壤应用》创新性的提出,将超、近临界水作为催化剂和萃取溶剂的生物质液化降解技术创新与优势。畜禽排泄物、农作物秸秆、人体排泄物可通过近临界水反应设备装置,生产天然气及花卉营养液、园艺营养液、有机叶面肥、有机冲施肥、盐碱土壤改良剂、无土栽培母液等液体肥料和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等固体肥料。重点讲解了近临界水液化玉米秸秆制备植物营养液、液化农业废弃物改良土壤,液化农业废弃物制备有机肥料及液化液改良盐碱土壤的多组实验数据,证明效果显著,绿色高效。
徐春霞女士介绍到,福缘地植物酵素是经过微生物初次发酵、数次添加菌种、历经三年多次再生发酵而制得的产品,由益生菌、酵母菌和丝状真菌等组成的好氧有益微生物群,富含24种有益微生物,能分解各种作物秸杆、落叶、落果、青草等农业生产中的植物废弃物种,“催化”和促进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最大化吸收利用,促进页岩、沸石、膨润土等矿物质的分解转化,使之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转化为可供吸收利用的有效成分。公司研发生产的“福缘地农用酵素、饲用酵素、日用酵素”三大产品已通过欧盟CE认证,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公司与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烟台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研发资金,攻克了植物酵素的自然发酵工艺、菌种培育技术、产品性能鉴定和种植应用小试等技术难关,进入中试和局部示范实践阶段,在山东等地签约种植示范项目人104个,其中家庭农场22个,均实现了“降本增收”30%以上的目标,其中经济作物“降本增收”达45%以上,成功率达到100%。
周民高级工程师《秸秆(碳源)液态发酵全价功能饲料》中讲到,我国日粮配合全价饲料经历了40多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养猪饲料投资占比总投资70%以上,养猪各项成本持续走高,导致养猪利润下降、风险增加。因此,液态发酵全价功能饲料在我国既将进入生物科技创新的时代,成为饲料市场发展的未来。截止目前,我国第二代液态发酵饲料种类很多,第二代液态发酵饲料质量指标与第三代液态发酵全价功能饲料质量指标相比较,第三代营养质量差异化优势明现。液态发酵全价功能饲料适合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饲料生产企业接产,适合饲料生产、养殖、屠宰加工、冷藏保鲜、渠道市场销售的集约化运营模式,企业市场效益一定获得长足的快速发展、做强做大。液态发酵全价功能饲料展现生物科技创新,体现饲料工业和养殖产业技术创新,即将成为我国饲料工业、畜禽养殖业进入“技术革命”的时代。
通过此次会议,推广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生物质发酵技术,有助于推进我国农牧循环产业发展,促进最新科研成果高效市场转化,建立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农农业面源污染综合利用产业链协作机制,加强秸秆等农业面源污染的饲料化、肥料化、沼气能源化和食用菌基料化应用,将极大推动我国土壤改良及绿色农业发展,服务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示范园等农业生态综合体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让农业更强、 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user-select: text !important;">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