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注秸秆综合利用
任莉本报记者 周金泉 文/图
近日,记者在洪雅县采访发现,该县的秸秆有了新的用途:一是用秸秆生产生物有机肥,二是用秸秆发电。这样不仅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秸秆“疏”的问题,而且农户还有所回报。
秸秆换肥增值还田
5月31日,记者在洪雅县中保镇的田间地角,不时可看到一堆堆的秸秆,这些秸秆待堆沤几个月后,将转运到企业生产有机肥。
“以前,我们的菜秆秆都是烧掉。后来县上实行秸秆禁烧,免得污染环境,这是好事情。只是我们打了菜籽还要运菜秆,好麻烦哦。”中保镇联丰村二组农妇梁群说:“今年我们只要把菜秆运到指定的堆放点,350斤菜秆就可以兑换1包有机肥。现在我家1.3亩的菜秆都运到堆放点了。”
中保镇副镇长沈福祥说,“秸秆禁烧之后,必须疏堵结合。我们通过参观考察,引进四川百事康农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秸秆生产有机肥,今年正式投产了。”
据沈福祥介绍,全镇共确定了100个秸秆集中堆放点位,场地租金等费用由镇上和企业共同分担。一般由农户主动将秸秆运送到堆放点,对于缺劳力家庭,村组干部请人为他们运送秸秆。“我们设计了台账,对农户交到堆放点的秸秆数量进行登记,等核实确认以后,每350斤秸秆可兑换企业生产的50斤生物有机肥。”
“我们年设计产能15000吨生物肥,每生产1吨生物肥,可利用腐熟转化后的秸秆300公斤,相当于利用了3亩地的秸秆。”四川百事康农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振岭说,“我们在集中连片的地方,设立临时堆放点,用腐熟剂腐熟秸秆两三个月后再转运到公司,这样秸秆的体积大大缩小,运输成本将下降90%以上。第一年,为了引导农户,我们每亩秸秆给他们折两袋肥料,相当于20元/袋,总共100斤肥料。”
黄振岭说,在他们的生物肥厂,农作物的各种秸秆、果树枝条都可得到综合利用。利用秸秆生产有机肥还田,比直接将秸秆还田的效果好,相当于“增值还田”。
秸秆发电农户增收
5月29日,洪雅县将军乡的凯迪阳光生物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历经几年建设,开始并网调试发电,而发电的燃料就是秸秆等农林废弃物。
“我们的装机容量有3万千瓦,一年可消费各类农林废弃物25至30万吨。等调试一过,就可正式发电了。”凯迪阳光生物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燃料部负责人刘远成介绍说,洪雅当地的秸秆、茶杆、桑枝、树皮、树桠以及木材加工的边角余料,均可作为电厂的燃料,“我们现在已囤积了6万吨的各类农林废弃物。仅今年一季,就收购640多吨的油菜秆,折合面积3000多亩。今年是投产第一年,估计还可收购10万吨农林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