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创新 » 秸秆发电 » 正文

秸秆综合利用的“账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14  浏览次数:404
  “如果通过产业合理布局,在全国范围内达到5000万吨/年秸秆处理规模,将高效利用1.6亿亩小麦、玉米、水稻秸秆,每年减少8000万方木材消耗,实现农药减量30%以上,至少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创造2700亿元/年的产值。”

  “县级财政每年投入1000-3000万元用于秸秆禁烧,建议把该部分资金直接补贴给农民。”

  “截至2015年底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030万千瓦,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约1000万吨;全国沼气用户达到4300万户,受益人口超过1.5亿人,规模化沼气工程已发展到10万多处。”

  ……

  这是与会人员列出的一连串数字。从这些数字中,记者看到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潜力。

  虽然秸秆“还在烧”,开发利用“遇到诸多困难”,但是,从山东、河南等地的经验来看,秸秆综合利用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正如杨健常委所说,“前景可期”。

  如果说对于秸秆综合利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账本”,那么“经济账”是很重要的一笔。但仅仅算“经济账”不行,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也就是“公益账”、“绿色账。”这些无形的“指标”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利益、企业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

  而且,秸秆综合利用的未来发展,不能仅仅算“当前账”,还要算“长远账”,坚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去处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