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正值夏收时节,肥乡区辛安镇镇孟张庄村广袤田野里麦浪滚滚,满目金黄,联合收割机加速奔跑,一台台秸秆打包机紧随其后,秸秆通过打包机后端的收集装置进入机箱内,经过压缩后,一个个或方方正正、或圆圆滚滚的压缩“蛋”从尾部溜出,散布在田野上,勾勒出喜获丰收的别样画卷。
往年最让农民头疼的秸秆,如今成为了抢手的“香饽饽”。王进军带领团队十余人,免费为村民“清理”小麦收割后的秸秆。“我们在去年2台打包机的基础上,新购入了4台打包机、一台搂草机和一台铲车,现在全部开足了马力在田间忙碌。今年小麦丰收,一亩地能收集300余斤秸秆,我们预计能完成10000余亩秸秆的回收。”王进军说道。
王进军是一名30岁出头的年轻人,前几年在河南、安徽等地从事粮食贸易有关工作,工作中他看到当地麦收后,秸秆全部打包离田,一举多得,深受农民的欢迎,便想着在自己的家乡推广这项技术。去年,他回到家乡,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出资注册了公司,购买设备,培训专业的机械手,开始尝试在本村推广。
秸秆离田,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经过去年的推广和经验积累,农民渐渐认识到秸秆回收的好处,今年纷纷主动找到王进军,请他帮忙回收秸秆。“之前都是联合收割机把秸秆粉碎了还田,现在把秸秆清理干净,土壤能呼吸,病虫害少了,新种的庄稼出苗整齐,还省了不少种子呢,我们种地的成本大大降低了。”村民张大爷笑呵呵地说。
秸秆打捆离田,省去了联合收割机粉碎麦秸的过程,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夏收的效率,降低天气对夏粮抢收带来的不确定风险,确保颗粒归仓。“今年,我们村夏收的整体进度比往年提高了不少,而且禁烧防火的压力也小了很多,秸秆离田从源头上排除了秸秆焚烧隐患。”孟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张相奎说到。
“我们给每辆车都配置了灭火器,秸秆收储点也配置了消防设施,麦收防火太重要了,稍有不慎,农民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而且相对于秸秆粉碎还田,秸秆离田后,火灾发生的概率以及火势蔓延速度都会降低很多。”王进军介绍道。
打包好的秸秆,由农用三马车统一运送到收储点存放。在收储点,工人们将根据不同的用途对秸秆进行除尘、柔丝等二次加工,由专业的机器打包成统一的“豆腐块”,便于装车运输。据王进军介绍,回收的秸秆主要用于养殖饲料的制作,目前他们的客户群体遍布全国各地,尤其是宁夏、青海、新疆等畜牧业大省。此外,秸秆还用于发电和造纸。“前两天,武安的一个造纸厂老板来这里考察,我们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王进军说道。
小麦秸秆通过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生“金”变“银”,不仅让王进军的公司获得了收益,也让农民从中得到了方便和实惠。村民张现国就从秸秆回收中找到了“生财门路”。他和朋友搭班,开着自家的三马车转运秸秆。“一天能运四五百捆,一个麦季下来,能挣好几千元。”张现国说。
“下一步,我会在购买新设备、技术人员培训、建设专门的收储仓库、拓宽销路等方面下功夫,争取到秋收时,能为更多农民服务。”谈到未来发展,王进军充满信心,干劲十足。
王进军对秸秆离田的探索,是肥乡区鼓励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系列做法的一个缩影。目前,肥乡区正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做好“三夏”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各项要求,加强秸秆收运储体系建设,在稳定秸秆综合利用率99%的基础上,提高秸秆离田率,拓展秸秆综合利用渠道,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