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绽放在秸秆上的艺术奇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04  浏览次数:922

 

 

p4_b.jpg

    ◀中国十佳民间艺人、聂氏麦秆画代表性传承人聂远征在潜心创作。

 

p15_b.jpg

    ▲麦秆在熨烫过程中,通过温度的高低变化,形成深浅不同的色彩。

 

p24_b.jpg

    ▲其貌不扬的麦秆用药水浸泡后,再熏、蒸、漂,小心翼翼剖开整平后制成麦秆平片。

 

p21_b.jpg

    ▲普通的麦秆,经过艺术家们妙手加工,“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奇葩,享誉国内外。

 

p30_b.jpg

    ▲中国十大创意工艺美术大师王华平介绍麦秆画的创作过程

 

p18_b.jpg

    ▲聂氏麦秆画《太平图》荣获第六届民间文艺最高荣誉——山花奖

 

p27_b.jpg

    ▲“山花奖”得主王华平的新作《芙蓉锦鸡》

 

 

    □记者杨峰图谷武民通讯员李文静文

    8月20日,濮阳聂氏麦秆画第五代传承人聂远征老先生和一只栩栩如生的金色“老虎”亲密凝视。这老虎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让人难以和当地随处可见的麦秆“血统相连”。

    麦秆画原属宫廷艺术品,起源于隋朝时期的中原地区,是华夏古老的传统艺术之一,被誉为“中华一绝”。濮阳独特的土壤生产小麦,麦香满足人们舌尖享受的同时,曾经作为废料被肆意燃烧的麦秆,经过艺术家们妙手生辉,“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奇葩享誉国内外。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宝贝,濮阳麦秆画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扑溅着鲜活生活的气息,以特殊的艺术张力活跃在艺术的“百花园”中。

    说起麦秆画,聂远征滔滔不绝。聂氏麦秆画第一代传承人聂万卷,是清朝嘉庆年间清丰一带有名的麦秆画艺人,他研制的麦秆画平贴技法在当地传为佳话。

    聂远征的女儿、聂氏麦秆画第六代传承人聂瑞丽,在自己工作室向记者讲述了麦秆画的工艺流程。麦秆先用药水浸泡,再熏、蒸、漂,小心翼翼剖开整平后制成麦秆平片,再通过熨烫来完成华丽嬗变。在熨烫过程中,通过温度的高低变化,使麦秆形成深浅不同的色彩。至此流程远没结束,还要经过刮、碾、贴、剪、烫、粘贴、组合等十几道工序,一件普通作品需一周左右的时间,复杂作品需要两三个月甚至半年多才能完成。在艺术处理方面,除保持麦秆自然光泽和纹理外,大胆创新,吸收了国画、版画、剪纸、浮雕等众多艺术品的表现手法,能保持上千年质地不老化,不褪色。

    漫步濮阳街头,与麦秆画相关的陈列馆、艺术室到处可见。记者走进一家家麦秆艺术的殿堂,走近一位位不凡的麦秆艺人,享受于这种独特的艺术氛围中,这些宝贝或静或动,或大或小,或古朴或典雅,或平面或立体,让人爱不释手。

    在一家名曰“贤悦堂”的麦秆画展馆,43岁的民间工艺大师王华平在自己的作品前细细端详。

    他是濮阳王家麦秆画的“当家人”。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民间工艺麦秆画的基础上,他对麦秆画艺术大胆革新,吸收中国画、版画、剪纸、漆画及油画等诸多艺术表现形式,创作的麦秆画天趣合一。

    2010年12月召开的第六届亚洲政党代表会议与首届国际生态安全大会上,王华平创作的30余件中国红·陶瓷麦秆画艺术瓶,作为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的特别指定礼品,赠送给各国政要,得到了各国政要的高度赞誉。

    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主任刘晓江告诉记者,濮阳麦秆画味道特别,它有剪纸的明快,刺绣的细腻,雕塑的神韵,民间壁画的风情,经过历代艺人的创新发展,现已形成了集研究、培训、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链条,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省级以上艺术节、博览会80余次,并多次赴国外访问展出,受到参观者的交口称赞,荣获全国大奖70余项,与洛阳的唐三彩、开封的汴绣、南阳的玉雕并称为“河南工艺四宝”。

 

返回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