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春耕备耕之前,马关县各乡镇(场)、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多措并举开展秸秆禁烧宣传工作,引导农民将秸秆有效利用、变废为宝。
自国家开始禁止焚烧秸秆后,在农村随处可见禁止焚烧秸秆的条幅,因为秸秆焚烧不仅会对人居生活环境造成污染,更会对大气环境造成破坏,同时还会成为森林火灾隐患。马关县各乡镇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小喇叭循环播放《秸秆禁烧通知书》音频,营造禁烧秸秆、保护环境的浓厚氛围,同时进村入户、走上田间地头开展秸秆禁烧和法律法规宣传,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焚烧秸秆的危害性,纠正农户秸秆的处理方式。
“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秸秆变废为宝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便是回收用于养殖,不仅可以让秸秆禁烧难题得以完美解决,还可让农民获得多重收益。深悟到这一点,马关县积极引导农民将秸秆回收送进养牛场。
在马关县都龙镇老街村“马关明顺养殖场”的牛棚内,负责人田井明正开着投食机给牛喂食,一头头壮硕的肉牛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新鲜的口粮。在养殖场的青贮料室里,打碎的玉米秸秆整整齐齐地堆放着,这些秸秆是田井明请工人去附近老百姓的地里收回来的,在粉碎、打包存放后,再经过一个星期的自动发酵,玉米秸秆营养价值会更高。
田井明是都龙镇老街村的养牛大户,搞养殖业已经15年,其养殖场里有100多头肉牛、50多头无角山羊,还有许多头猪。田井明说,养殖场每天所需的草料巨大,种植的草远远不够,他又种植了40多亩玉米,并回收玉米秸秆作为养殖草料。“玉米秸秆多为粗纤维饲料,硅酸盐含量高,适合喂养肉牛、肉羊等。”
田井明看到村民们都喜欢在玉米回收后就地焚烧秸秆,就找附近村民商量,由他雇请劳力收割秸秆拖回养殖场库存喂牛,这既增加了务工村民的收入,还能减轻老街村秸秆焚烧压力。
禁烧秸秆旨在落实绿色、循环发展理念,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秸秆的回收利用不仅解决了养殖大户的饲料存贮问题,促进了产业发展,还进一步推进了秸秆禁烧工作的开展,增加了一系列农业就业岗位,切实将“包袱”变成“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