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秸秆补贴 » 正文

辽宁省支持秸秆还田土地可持续利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24  浏览次数:516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在东北民间,老乡们曾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黑土地的肥沃。但长期大面积种植连作以及追求高产的传统耕作方式,让珍贵的黑土地面临土壤质量和肥力双双下降的困局,而大面积休耕养地又会造成粮食减产。这个从“一根筋”变成“两头堵”的难题,在辽宁正在开展保护性耕作的实践中探索着出路。


1b2c8789-db30-4e56-ad7d-a609b877e2ae

    在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农田里,正在进行秸秆全量还田耙混作业。一台台现代农机隆隆作响、上下翻滚,通过高速刀片破碎秸秆,将70%左右的秸秆和土壤混拌至耕作层,地表留30%左右秸秆覆盖,一次性完成了旋耕、破碎、混拌、整地的全过程作业。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艾友营子村某农业合作社技术指导员李剑平称:“通过机器整地,把有机质(秸秆)融入到土壤当中,保持了有机质的含量,增加土壤的肥力,并且对土壤的保墒软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这一次性整地减少了土地的板结。”
地上部分秸秆覆盖减少土地风蚀雨蚀,地表下大量秸秆还田,粉碎后与土壤混合在一起变废为宝,增加了农田的地力。
东北黑土地是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土地之所以“黑”,是因为覆盖着一层黑色或暗黑色的腐殖质,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适宜耕作。但在长年的持续耕作生产之下,黑土层不断消耗,要想土壤保持地力、粮食高产,大量化肥的过度使用曾经是农户们的无奈之举。而如今,以秸秆覆盖还田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让黑土地保护有了新的答案。
喂饱黑土地,打得好粮来。实施黑土地耕作性保护的五年来,变化实实在在发生在了田间地头,靠着秸秆覆盖还田、现代农机推广,地里的蚯蚓多了、地力增加了、产量也提升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