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人员首站抵达吉林省来贝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蔡忠带领参会人员参观了自动化水稻育苗基质生产车间和绿意盎然的育苗大棚。在基质生产车间,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与淡淡的固废发酵味,生产线上秸秆、稻壳等原料通过传送带精准配比,与肥料混合成蓬松的褐色基质。
蔡忠介绍,生物质水稻育苗基质是利用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和独特工艺,将秸秆、稻壳、牛粪等有机固废,转化为高质量基质原料,实现变“废”为“宝”。尤其在吉林西部盐碱稻区,育苗取土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生物质水稻育苗基质生产规模化应用将为吉林省的黑土地保护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育苗大棚内暖意融融,与室外春寒形成鲜明对比,放眼望去,数千盘秧苗如绿色军团般整齐列队,嫩叶舒展挺拔,在温润的空气中整齐排列。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水稻白城综合试验站站长马巍在育苗大棚介绍技术应用优势:生物质水稻育苗基质不仅能替代传统苗床土,更凭借高温发酵“无草籽”的特点彻底解决育苗前期封闭除草剂药害问题;其优良的透水、轻质特性,让起苗、运苗操作更为便捷;育出的秧苗根系好、秧苗素质壮,移栽下地后可缩短缓苗时间,真正实现“秧好半年粮”的丰产愿景。

在镇赉县建平乡丽华家庭农场,15万盘生物质育苗基质大棚构成的壮观图景,直观展现技术规模化应用成效。马巍介绍,与吉林协联联合研发的苗床降碱调酸剂在此也发挥重要作用。该调酸剂以柠檬酸、氨基酸、小分子有机酸替代传统强酸硫酸,在使用过程中既消除了安全隐患,调酸的同时还兼具营养补充的功能,将农户调酸、补肥的两次施用环节整合为一次施用,大幅节省了劳动成本,有利于秧苗素质的提升。
丽华家庭农场负责人毛印华向大家介绍:“今年我是第二年使用这个育苗基质,我发现它的好处是苗得病少,而且出苗率高,明年我打算继续使用这个基质育苗。”
在吉林协联苏欣农场,秸秆还田利用技术成为焦点。针对秸秆全量还田引发的硫化氢气体毒害根系难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斯文深入讲解旱平免水耙稻草还田技术模式,并结合秸秆腐解剂无人机喷施作业,展示了该技术模式在盐碱地改良场景下的应用效果。通过秋、春两季无人机喷施,加速秸秆腐解的同时还能有效减轻硫化氢对水稻根系的毒害作用,成功攻克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瓶颈。这一技术模式的应用将为秸秆资源化利用开辟新方向。
苏欣农场负责人表示:“我们稻田面积大,育苗基质更适合大规模集中育苗,大大提高了我们农场的育苗效率,而且苗的长势也非常好,根系发达,出苗整齐。”
培训结束后,镇赉县嘎什根乡创业村水稻种植户王志君感慨道,此次培训涵盖的生物质育苗基质、苗床降碱调酸剂、秸秆腐熟剂等实用又高效,解决了我们在生产上的不少难题,让我们对水稻增产增收充满信心。
此次培训会以实地观摩与专家讲解相结合的形式,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为镇赉县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近年来,镇赉县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深入合作,围绕水稻产业发展开展多项技术攻关。从生物质育苗基质到苗床降碱调酸剂,再到秸秆腐熟剂,一系列新应用技术的落地生根,正推动镇赉县品质农业迈向新高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镇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