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湖南省长沙县取“堵”“疏”结合秸秆成绿色财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9-22  浏览次数:828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如何将农作物秸秆进行有效利用,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户关注的热点。作为全国五强县的长沙县,以改革创新的勇气不断探索前行,通过采取“堵”“疏”结合的方式,让秸秆成为了绿色财富,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之路。



u=3730765497,3493421365&fm=253&fmt=auto&app=138&f=JPEG.webp

走进黄花镇的春阳农机专业合作社秸秆制肥车间,一个庞然大物矗立眼前。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它一头“吞”进秸秆,另一头则“吐”出有机肥。

“这是合作社引进的秸秆制肥机。”负责人曹阳介绍,秸秆在机器内经过高温消毒、发酵、分解、净化、浓缩等工序后,便可制作成有机肥,整个过程大约8小时。

曹阳是长沙县颇具名气的种粮大户,跟水稻打了十多年交道。在以往,每当稻子成熟收割,困扰他的便是秸秆处理问题。

“以前是‘一烧了之’,随着大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焚烧秸秆已成过去式。”曹阳说,经多方思考和研究,他决定引进秸秆制肥机。

一套设备一年可处理3000至5000亩农田产生的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可年产有机肥2000至3000吨。同时对场地要求低,加工过程无环境污染。“既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问题,又能变‘废’为宝,一举两得。”曹阳说。

用秸秆制作有机肥,只是长沙县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的一道剪影。黄花镇泰瑞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生物质颗粒生产线,将稻草与建筑废旧模板混合制成生物质颗粒,年产近万吨;位于路口镇的鑫广安农牧服务有限公司与长沙骄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利用秸秆与猪粪混合制成有机肥(秸秆占10%),年产能2万吨;黄花镇博野有机农业研发出不同规格制肥机,实现基地蔬菜残体循环利用;江背镇自成肉牛养殖场以及部分农户将秸秆收集用作牛羊养殖……这些成功案例在长沙还真不少。

同时,长沙县还建成了9个秸秆收储站点,站房建设面积超1.25万平方米,投入相关设施设备50台套。今年将增至11个,力争实现县域全覆盖,稻草收储能力达5.5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长沙县还以项目库建设方式,重点打造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和典型,通过示范带动效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以中央财政支持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为依托,以县级配套资金项目为补充,筛选出第一批17家企业、合作社为重点,建立利用、收储运社会化服务组织。”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入库企业、合作社划被分成三类,I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建设和收储利用为主,II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以秸秆移除利用和改扩建、修缮或增添设施设备为主,III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以秸秆移除利用为主。

今年长沙县重点以I、II、III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体,主推头饲再食型饲粮两用模式(饲料化)、生物质颗料燃料模式(燃料化)、制作有机肥模式(肥料化)以及秸秆粉碎还田(收割机加装粉碎装置),同时充分利用全县秸秆收储体系优势,将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彻底杜绝露天焚烧现象。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