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吉林省长春市抓实“秸秆变肉”工程走农牧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9-06  浏览次数:719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吉林省长春市从2021年开始实施300万头肉牛产业暨“秸秆变肉”工程,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支柱产业,培育肉牛产业发展新动能。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玉米收获之后,秸秆的“去留”就成为农民头疼的问题。所谓“秸秆变肉”是指将秸秆加工成为牲畜的饲料,秸秆可以“变废为宝”,成为牲畜的“美味佳肴”,将秸秆实现集中规模化加工,开拓秸秆利用的新途径。从去年开始,吉林省深入实施“秸秆变肉”工程,通过提高秸秆饲料的开发利用水平,加快发展肉牛等草食畜牧业。长春市是粮食大市,也是畜牧业大市,秸秆饲料资源丰富,通过实施“秸秆变肉”工程,构建秸秆饲料产业集群,做大做强300万头肉牛产业,走出一条农牧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政策扶持,让秸秆变废为宝。长春市利用“秸秆变肉”工程发展300万头肉牛产业,是全省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的重头戏,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未来五年肉牛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专班倾力抓协调促发展。同时改组成立城开农业投资集团,整合资金集中投资和开发肉牛产业系列项目,出台20条产业政策,大力支持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引导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鼓励育肥牛养殖增量,扶持发展肉牛精深加工产业和相关服务业。长春市九台区从2016年就开始扶持伯宇集团公司开发秸秆饲料化项目,如今以玉米秸秆变肉为纽带,已构建“秸秆膨化饲料加工→生态肉牛养殖(绿色分割牛肉产品加工)→牛粪养殖蚯蚓(牛粪经过蚯蚓过腹变成蚯蚓肥)→蚯蚓喂鱼喂鸡蛋白饲料→蚯蚓肥种植大棚蔬菜、玉米、水稻”于一体的种养结合型循环新模式,促进了农民增收,产业增效。

多措并举,扩大肉牛产业规模。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实施“秸秆变肉”工程,不仅开拓了秸秆利用新途径,而且有力促进了农牧循环经济发展。用这种理念发展肉牛产业,也为县域经济突破培育了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有利于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因此,在推进肉牛产业发展上,一方面抓大项目上规模,截至目前,长春全市已开工超亿元肉牛产业投资项目13个,计划新建养殖项目近百个。农安县巴吉垒绿色循环肉牛产业示范园,作为长春城开农投集团百万头肉牛产销一体化项目的核心子项目,首批引进的2400头优质基础母牛已入舍饲养。皓月集团在全省建设200万头肉牛(长春100万头)产销一体化项目的部分子项目,已进入开工建设的实质阶段。还有一批系列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一方面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调研,专门针对中小养户出台支持政策,积极发展中小养户。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有上万户中小肉牛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新增养殖户4000多户。通过双轮驱动,促进大项目小养户齐发力,助推肉牛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综合发力,拉长肉牛产业链条。肉牛产业发展要获得较大效益,必须拉长产业链、价值链,特别是在保证养殖基础上,大力发展加工、深加工。对此,要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围绕肉牛养殖、秸秆饲料化利用及高端育种和胚胎工厂项目,吸引融通集团、奥金斯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攀宝生物科技公司等多个国内知名企业集团、上市公司来长投资,综合推进“秸秆变肉”等项目陆续落地。同时,引进蒙牛集团,同广泽乳业开展战略合作,投资建设系列乳酪生产项目,同时利用淘汰犊牛建设万头肉牛育肥项目。着眼于产业融合,积极引进汽车皮革裁片等合作项目。通过创新举措,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肉牛产业综合效益。

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发展肉牛产业,进而走农牧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是一条光明之路、希望之路。随着这项工程的推进,不仅让秸秆变废为宝,而且将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解决农民持续增收、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黑土地保护和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