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润说的这个让盐碱地变成花海林地的秘方,是一种土壤调理剂,它是由吉林大学等院校和农安县鹏鹞环保公司共同研发的。产品使用了污泥、玉米秸秆两种废弃物,再加上该公司特有的菌棒作为“药引子”,使土壤有了更好的透气性,土壤板结、沙化、盐碱化得到治理,促进植物吸收营养。
由于部分土地盐碱化,农安县许多村子的种植模式还是以单一的每年一熟的玉米为主。在把土地流转给农安县鹏鹞环保公司改良之前,王润所在的村子缺少灌溉用水,到了春天土壤返盐严重,成片的盐碱地无法耕种。和王润一样,如何改良“种啥啥不行”的盐碱地成了当地农民的烦心事。
土壤调理剂的出现让农民看到了希望,而这副“解药”的疗效更是让农民放心地把土地交给鹏鹞环保公司:经过20~30天的发酵、培肥等,调理剂就可以派上用场。目前,污泥经过好氧发酵后的产物可以达到每天600吨,秸秆处理可以达到每年15万吨左右。鹏鹞环保公司在农安县已经改良盐碱地30万立方米,200公顷的试验田分布在龙王乡和巴吉垒镇。
“对于农民而言,这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公司负责人袁飞航告诉记者,除了解决如何将污泥和玉米秸秆“变废为宝”的问题,还改善了土壤和生态环境,农民也能通过土地作价入股或以土地入股,与公司共同经营,享受利润分成。未来,公司将继续推进农安县的盐碱地改良,建设旅游观光中心园区,使之形成景观树种乔灌混交林和牡丹、芍药、玫瑰、郁金香等特色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