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吉林省农安县秸秆肥料化促进盐碱地变沃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8-27  浏览次数:656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23日中午,阳光充足,走进农安县鹏鹞环保公司的龙王乡翁克村盐碱地改良试验田,成片的太阳花开得繁盛,五彩斑斓的画面让农民王润感叹道:“对比隔壁村的盐碱地,就知道附近的地之前的盐碱度有多严重。就是使用了秘方,两年下来,土壤盐碱度有了很大的变化,经过试验,现在种植玫瑰、蓖麻等苗木花卉也没有问题。”




           王润说的这个让盐碱地变成花海林地的秘方,是一种土壤调理剂,它是由吉林大学等院校和农安县鹏鹞环保公司共同研发的。产品使用了污泥、玉米秸秆两种废弃物,再加上该公司特有的菌棒作为“药引子”,使土壤有了更好的透气性,土壤板结、沙化、盐碱化得到治理,促进植物吸收营养。

由于部分土地盐碱化,农安县许多村子的种植模式还是以单一的每年一熟的玉米为主。在把土地流转给农安县鹏鹞环保公司改良之前,王润所在的村子缺少灌溉用水,到了春天土壤返盐严重,成片的盐碱地无法耕种。和王润一样,如何改良“种啥啥不行”的盐碱地成了当地农民的烦心事。

土壤调理剂的出现让农民看到了希望,而这副“解药”的疗效更是让农民放心地把土地交给鹏鹞环保公司:经过20~30天的发酵、培肥等,调理剂就可以派上用场。目前,污泥经过好氧发酵后的产物可以达到每天600吨,秸秆处理可以达到每年15万吨左右。鹏鹞环保公司在农安县已经改良盐碱地30万立方米,200公顷的试验田分布在龙王乡和巴吉垒镇。

“对于农民而言,这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公司负责人袁飞航告诉记者,除了解决如何将污泥和玉米秸秆“变废为宝”的问题,还改善了土壤和生态环境,农民也能通过土地作价入股或以土地入股,与公司共同经营,享受利润分成。未来,公司将继续推进农安县的盐碱地改良,建设旅游观光中心园区,使之形成景观树种乔灌混交林和牡丹、芍药、玫瑰、郁金香等特色花园。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