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泰向记者展示秸秆铺设牛圈和混入饲料。
本报记者 郑 红摄 |
|
|
去年10月9日,全球首个以秸秆为原料生产纤维素乙醇的工业化装置在意大利克雷申蒂诺市正式启动。
|
|
行走在德国,常常会看见乡间大捆大捆的秸秆被堆得整整齐齐。德国人用现代化收割机器将秸秆收拾得如此整齐以后,又是如何利用的呢?
在德国勃兰登堡州紧邻波兰的福斯特农业合作社,记者看到,成捆的秸秆被堆放在饲料储放大厅内,经过粉碎处理的秸秆被堆放在户外,牛圈中也能看到秸秆的身影。
该合作社前任主席埃贡·拉泰对记者的到来十分欢迎,带着记者在整个农场转了个遍。饲料仓库、牛圈、挤奶车间、生物发电站……在农场工作了50年的拉泰说,他们一直遵循的原则是,秸秆是自然价值链的一部分,在农业循环中有一席之地。福斯特农场每年从冬季黑麦、冬小麦、大麦等植物上收获的秸秆有1500吨。“收获秸秆和存放秸秆都是有成本的,也需要相应的现代技术,需要根据不同的天气进行处理和运输,在我们这里还需要粉碎。所有生长的东西都要好好地利用。”
在福斯特农场的1500吨秸秆中,有1/4用于饲料,另外3/4用于铺设牛圈。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坐上了饲料配制车。坐在驾驶舱内,能感觉后舱中的机器在隆隆运转,“这是机器在配制饲料,秸秆就是这其中的一个成分。”
拉泰告诉记者,给牛吃的饲料中各种成分的比例由专业的营养师精心搭配,其中秸秆是牛类健康饮食中重要的一部分。饲料中的秸秆必须经过碎化处理,然后由自动化的营养车按照调配比例收取、混合饲料。记者看到,福斯特农业合作社有两台饲料配制车,均可以通过有关的软件和技术严格按照标准自动化进行饲料调配。
在刚刚出生的牛犊饲养区,记者看到每头小牛身下都铺着秸秆,拉泰介绍说,这些小牛出生以后在这里接受特殊照顾约6—8天,铺设秸秆是为了让它们感觉柔软舒适,此外排泄物也可以被吸收,保持干燥卫生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