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中国玉米之乡”的秸秆新“旅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21  浏览次数:770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轰隆隆的拖拉机在田里行走,铲车正将地里的秸秆装车……在素有“中国玉米之乡”之称的吉林省公主岭市,曾被就地焚烧的秸秆,或重新返回土壤,或被运往电厂、养殖场,走上了新的“旅程”。

            

     黑土地上的公主岭市位于世界“黄金玉米带”,这里的玉米产量高、品质好,同时每年产生近300万吨的玉米秸秆。近几年,为改善环境和保护黑土地,玉米秸秆成了农民的“宝贝”。

时值农民整地备耕期,在朝阳坡镇孔家村,拖拉机牵引着整地机在田里快速通过,高低不平的土块被压实,地里能看到被粉碎的秸秆。这几年,种粮大户瞻喜峰将秸秆还田,保护黑土地。

瞻喜峰说,秸秆还田后,土壤松软,保水性强,玉米不易倒伏。如今,公主岭秸秆还田面积占粮食作物耕种面积的40%。

在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田油坊村,顺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秸秆包堆放在地头,几台抓草机正将秸秆装车。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秸秆焚烧,越来越多的农民将秸秆打包外运,卖给电厂用于发电。这几年,顺民农民专业合作社陆续添置了几十台秸秆打包机和抓草机,专门用于秸秆离田作业。

在当地的一座生物质电厂,院里堆积的玉米秸秆如一座座小山。这座电厂每年处理玉米秸秆30万吨,并将其转化成上亿千瓦时的电能。

近些年,公主岭不少农民为迎合市场需求,开始尝试种植鲜食玉米。短短几年,公主岭的鲜食玉米已卖到全世界十几个国家。

德乐农业合作联合社每年销售鲜食玉米近2000万穗。这几天,联合社正在给耕地施加有机肥,这些肥料用玉米秸秆和牛粪堆沤发酵而成,是种植有机玉米的必备肥料。

“将玉米秸秆揉搓后进行密封发酵,制成青贮饲料,一头牛一年能吃掉一公顷地的玉米秸秆。”联合社负责人李德乐说。

联合社的300多公顷玉米地秸秆全部进行饲料和有机肥料发酵,形成了绿色循环的农业生产方式。现在,公主岭每年秸秆饲料化利用近6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