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是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能够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取得明显进展,技术模式总体定型,关键机具基本过关,已经具备在适宜区域全面推广应用的基础。
《行动计划》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用养结合,通过政府与市场两端发力、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科技支撑与主体培育并重、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并举、稳产丰产与节本增效兼顾,将东北地区玉米生产作为重点,逐步在适宜区域全面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经过持续努力,保护性耕作成为东北地区适宜区域主流耕作技术。
《行动计划》强调,东北四省区要把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做好相关资金保障和工作力量统筹,因地制宜完善保护性耕作政策体系。省级政府、县级政府要建立政府主导、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强监督考评,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