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时刻,国家率先出手了,展开了人居环境改造工程,对那些污染的企业和养殖场,则是进行科学化的引导,让它们及时的改进生产经营模式,引进无害化的处理设施,一日不解决这个问题,那就一日不生产。国家还聘请了环卫工人,让他们上门收购垃圾,杜绝农民朝水塘里丢垃圾、病死猫狗等习惯。
这些政策是实实在在的为农民着想,大家鼓掌欢迎,但为了进一步优化环境工程,国家也提出了“秸秆禁燃”的通知,在最初时农民对此并不认可,很多人还是偷偷地放火,无奈政府派出了督察员,在每个村庄看护,但一些农民又将放火时间转向了黑夜,督察员又执行了24小时轮岗制,一旦发现有人私自燃放的情况,那就会罚款甚至拘留。时间长了,农民也只好放弃燃烧秸秆的念头。
很多人都关心2020年是否还执行秸秆禁燃的政策,正在迟疑之时,黑龙江省就已经传达了最新通知,保证全省各地:“不冒一处烟,不放一把火”!确保“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这可以说是最严的烧秸秆通知了。
就拿双鸭山市就表示,管控力度依旧不能降低,对露天焚烧的情况将进行严查,并采取网格化的管理,落实到每个地方,并加大巡查的力度。而在这种高频次的督查之下,百姓们就算是偷偷放活火,也会在第一时间内被扑灭,其目的就是为了环境考虑。而高强度的督查,也是让农民知道秸秆禁燃没有窗口期。
当然这只是黑龙江双鸭山的通知,其他地区的还需要等通知出来,农民切不可混淆哦。
一、秸秆禁燃好处
禁燃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以减少农民的污染问题,让当地的环境变得更清新干净。而秸秆在燃烧时,则会释放大量的浓烟,影响了村民的出行,也对原本就脆弱的环境带来了重创,同时火种还可能会蔓延到其他地方,造成不必要的火灾。
按照村广播宣传的那样,秸秆的还田,可以起到养护农田的作用,毕竟秸秆深埋之后就会进行腐熟,从而释放出养分,这样就可以让庄稼地的养分充足,可减少化肥的使用,让农田的产量增加。
二、秸秆还田弊端
国家为了能让农民养成秸秆还田的习惯,给出了还田补贴,每亩地可领取25元左右,不过很多农民却发现,还田了几年后,弊端也在增加。
首先因还田造成土壤的空隙增加,不少良种没能和土壤密切的接触,以至于出苗率降低,很多农民还需要重新购买种子,增加了生产成本,还错过了最佳生长期。
还田后,草籽、病虫卵就可以留在农田里越冬,等到了第二年时杂草增加,病虫害增多,防治的成本增加,农作物的品质降低。
不过有的地区也并不是完全限制烧秸秆,比如吉林延边的通知中指出,划分禁烧区和限烧区,组织农民统一进行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