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创新 » 秸秆还田 » 正文

浅析麦秸秆还田技术操作流程及要领意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0-28  浏览次数:11856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近几年来,秸秆还田已不仅能防止环境污染,改善土壤结构,而且能减少化肥用量,节约生产成本,以逐步被人们所认可和利用。但面对机械化程度高、用工多、成本大的现实情况,仍难以获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麦秸秆还田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麦秸秆还田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

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具有上千年的农耕文化。近现代以来,通过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生产效率上取得了有效的突破,对于农业技术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尤其是对于土壤的改良极为关注,对于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民的耕种观念。麦秸秆是土壤重要的有机物来源,传统的处理方式主要为焚烧、工业加工等,虽然短时间解决了农田的空间利用问题,但对于土壤和土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不利于土壤自然肥效的生成,如果将麦秸秆进行还田处理,通过秸秆的自然腐熟,使土壤中的有机物快速增加,提升土壤的肥效发挥,对于后茬的农作物能够提供丰富的肥力,促进作物的生长,实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提升。

2、有利于自然环境保护

由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起步较晚,使农民对于农业技术的掌握能力不够,传统落后的种植观念固化,为了图省事、省力,在常年的秸秆处理上,大部分地区仍采用焚烧处理的方式,以达到快速翻种的目的。疏不知秸秆的焚烧,不仅对于土壤产生消极影响,造成土壤的板结,并且焚烧所产生的大量烟尘、气体对于自然环境将产生严重的损害。我国幅员辽阔,大面积的集中焚烧所产生的浓烟对于民航、交通等产生重大威胁,面对当前严峻的环境保护压力,更是提出了巨大挑战。

3、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土壤的肥效。如通过焚烧处理麦秸秆,不仅百害而无一利,还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白白浪费可利用的资源。在我国普通的农业生产,本身其经济价值不高,加之各种药物、肥料成本,更是让农业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加,而利用麦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优化种植环境,更能够节省大部分的肥料开支,提升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增加产量,为农业生产提供保证,节省人力成本与支出成本,提升农民的实际收效,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麦秸秆还田推广前景与问题

1、麦秸秆还田推广前景

随着我国对于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对于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为我国的农业产业发展与农业技术提升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对于农业技术方面,更是加大了研究和探索力度,不断结合地方实际,完善和规范农业生产秩序,提升农业发展振兴能力。对于麦秸秆还田技术推广而言,更是立足于环境保护与农业科学化发展角度,努力实现我国大力提倡的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建设目标。当前,虽然在麦秸秆技术的推广和利用上,无法进行全面的落实,但随着国家农业技术资金的投入,必定成为发展的主流技术,利用好农业再生资源,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建设目标,把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上了日程,通过农业优惠政策的实施,对于此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必定能够带动麦秸秆还田技术的深化与应用,实现机械化的麦秸秆还田新模式,以技术保障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理念将逐步深入人心。

2、麦秸秆还田面临的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观念落后的问题。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观念无法有效纠正,在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面前,缺乏主动更新的意识,仍以省事、省力思想为主流,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缺乏正确的认知。其次,生产成本控制能力匮乏的问题。制约秸秆还田技术的不仅是观念的落后,还包含着农业生产成本控制能力不足,农业生产属于底层经济形态,其自身的经济价值具有相对的局限性,难以进行大量的成本投入,而进行秸秆还田技术应用,必然会增加一定的使用成本,让不少农民望而却步。再次,麦秸秆还田技术掌握不够的问题。在进行麦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的过程中,缺乏全面性的培训,导致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和机械化应用能力不够。就目前的应用规模和实际来看,仍然处于初级的应用阶段,对于秸秆还田作业,仅停留于简单的粉碎操作场面,而缺乏系统性的操作流程规范,在机械应用的协同程度上不高,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撑,导致发展程度滞后。

三、麦秸秆还田技术操作流程

1、机械收割

小麦机械收割技术在我国平原地带应用较为广泛,其具有机械化农业独有的操作效率高、应用范围广、时间投入少等特点,麦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在小麦进行收割期后,要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麦秸秆还田技术的主要实施方案,在实施中要利用带有麦秸秆切割功能的收割设备。

在收获过程中将麦秸秆进行充分的切割,并进行全面均匀的抛撒,将碎秸秆进行土壤的覆盖,并且其收割后的秸秆高度以不影响后期的耕翻,通常保留的高度约为15~30cm为宜,而对于麦秸秆的粉碎长度则保持在5~15cm,这样既有利于后期的翻耕,也能够促进麦秸秆的腐化利用,促进其有机肥的转化速度。

2、撒施基肥多种工序的处理,以达到快速转化与利用的目的,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机械收割后的田地,还需要进行后续的还田技术处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进行基肥的利用。在实施过程中,要利用相关的技术设备进行土壤的测试,并根据详实的数据结果,分析形成处理方案,通常提倡和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的结合应用,促进农作物的快速生长,并提升麦秸秆的转化效率。同时,在麦秸秆还田后还需要及时补充氮肥,并减少磷钾肥的使用量,以促进土壤的结构性优化,一般以每亩20kg碳铵及40kg内的45%专用复合肥为宜,将混合完成的肥料均匀抛撒于粉碎的秸秆上。

3、灌水泡田

麦秸秆还田技术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就是要灌水泡田,其主要目的就是促进肥料的均匀溶解渗透,并有效的软化土质,以便于后期对土壤与麦秸秆碎料进行搅拌,以促进麦秸秆的还田利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麦秸秆的腐化速度,缩短还田转化的时间。根据不同的土壤土质需要满足于不同的条件,如在施好基肥后便需要立即灌水泡田,一般的粘土,其浸泡时间约为36~48小时,而针对于沙壤土质,其浸泡时间则约为24~36小时,并且需要掌握好浸泡时的水深,一般以3~5cm为宜,如水位过高则易使麦秸秆漂浮,过低则不利于土壤的均匀软化。根据不同的土壤进行浸泡时间的规划,有利于后期的翻耕、搅拌等操作。

4、中拖作业

在进行麦秸秆浸泡之后,则要进行全面的旋耕机作业,通常实施“两耕一整平”的耕种模式,其主要的方式即为先横后竖。通过横竖交错的耕种模式,能够确保耕地得到全面无死角的翻耕,以促进麦秸秆还田的质量,为后期的耕种提供保证。而一整平则是要以整体角度,平整耕地的平面性,使耕地整体平整,防止地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以便于后期的机械化耕种。同时,在旋耕的深度要求上,一般不小于15cm,如连续进行两年的麦秸秆还田,则还需要进一步的加深旋耕的深度。

四、麦秸秆还田技术要领

1、注重泡田时间的把握

泡田的时间把握对于后期的耕种具有重要的影响,如在进行田地的浸泡过程中,时间过长,则会导致土壤在水的浸泡下造成板结,增加耕种的难度,更不利于埋草和起浆。如浸泡时间过短,则无法达到浸泡的预期效果,水分渗透不完全,在进行搅拌时无法将秸秆与泥浆完全混合,将极大降低还田技术的应用效果。

2、有效控制泡田水深

旋耕机在进行作业时,必须要根据操作实际,为机械操作提供相关的便利,以确保还田技术的扎实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要严格控制浸泡的水层深度,通常以1~3cm为宜,水位过深容易使秸秆、杂草飘浮,在搅拌的过程中无法与泥浆混合,并且所形成的水浪会使秸秆分布不均匀,不利于还田后肥效的均匀发挥。而水位过浅,则会使操作更为困难,导致混合效率不高。

3、提升旋耕机平整效能

旋耕机在进行泡水田平整过程中,必须利用带有压草装置的平整机械,以促进麦秸秆的掩埋。当压草机械下压至6~10cm时,下层的泥浆则会通过缝隙向上冒出,再结合机械的平整,以达到全面掩埋秸秆的目的,一般需要达到的整体效果以80%为宜,这也是为避免后期的栽插过程中,出现杂草阻碍而影响后期的耕种。

4、坚持后茬耕种原则

在进行麦秸秆还田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把握后茬种植的时机,这样既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利于其秸秆效能的有效发挥。在时机的把握上,一般沙壤土1~2天,粘土2~3天,通过种植时间的原则把握,从而避免土壤过软导致种苗在栽插时栽插过深,造成僵苗不发,促进农作物根系着床,保证其良好的生长。

综上所述,掌握好麦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还能够有效保护自然环境,利用麦秸秆还田技术,在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的使用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预见,秸秆还田技术在今后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将占据重要的位置,对促进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具有及其积极的作用。同时,通过其农业技术的推广,使更多的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更新种植理念,促进我国农业技术的广泛性,推动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