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破难题
在秸杆还田这项技术应用过程中,这个分公司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我们依据农艺需要配备农机装备,依据装备水平完善技术措施,401台套进口收获机全部安装茎杆粉碎抛撒器。”九三分公司农业发展部农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
旱田采取在秋季收获后秸秆粉碎抛撒田间状态下,实施机械翻埋模式、覆盖模式、机械灭茬及联合整地碎混模式等方式实现作物秸秆还田,增加土壤碳储存和腐殖质,恢复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板结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田采取在秋季利用水稻联合收割机配备秸秆切碎装置,收获水稻时直接将秸秆粉碎还田于土壤表面并翻埋土中,春季直接泡田进行搅浆整地,保护土壤,培肥地力。
秸秆还田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玉米秸秆的还田,当地玉米秸秆不仅产量大,而且处理时间紧,从收割到上冻时间非常短。尖山农场有限公司优化秸秆还田模式。去年面对台风导致严重倒伏、严重秋涝的严峻形势,开展了碎混还田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有效加快了作业进度,通过秸秆浅层均匀混土促进有氧发酵,加快了秸秆腐熟、增加土壤有机质,同时,利用少量秸秆表层覆盖,减轻了风蚀、雨蚀,防治水土流失。
据了解,九三分公司2020年农作物秸秆还田面积达到348.7万亩以上,分公司11个农场秸杆综合利用率均达到100%,农业生产产出的秸秆还田率达到95.98%,其余的通过科技处理后做为燃料、基料使用。
打捆还田巧治冲刷沟
从2011年开始,九三分公司所属的11个农场对利用秸秆打捆治理冲刷沟,取得理想效果。尖山农场在冲刷沟里采用“秸秆捆——土——秸秆捆”相互交替摆放,逐层压实,最后预留50厘米用于铺设黑土,最终完成冲刷沟的治理并恢复耕地状态。2011年、2013年秸秆打捆治理的冲刷沟现在成为良田。
秸秆打捆治理冲刷沟解决了秸秆出口,恢复了耕地。秸秆打捆治理冲刷沟后,恢复了冲刷沟所在位置的耕地粮食生产功能。冲刷沟恢复耕地前,两侧不能种植农作物,用于机车调头、运输等用途,按照每侧8米计算,每公里冲刷沟造成土地浪费24亩。采用秸秆打捆的方式治理冲刷沟,耕层以下是一层或多层秸秆捆,中间有很多空隙。下雨时,大部分雨水渗透到耕层以下,对地表径流起到很好的分流作用,减小了流量、降低了水流势能,有效减轻了水流对地表土壤的侵蚀;耕层以下,水通过秸秆之间、秸秆中间的空隙不断渗透,形成“暗流”,保障了排水畅通,形成“上渗下排”的排水系统,有效保障耕层以下水的径流;秸秆本身有较强的韧性,抗冲刷能力强,能够长时间保持其功能性,有效防止了冲刷沟地再次形成。秸秆治理冲刷沟属于清洁型生态治理方式,避免了外来的水泥、石料等土壤的污染,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保障。
2019年和2020年尖山农场因急性暴雨新增冲刷沟共223条、共96.77公里。尖山农场结合三秋工作对新增冲刷沟开展了秸秆打捆治理冲刷沟,累计已治理319条、共161.13公里,治理完成率达到95%。
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耕地都属于丘陵地带,2020年降水比较集中,造成农场多数耕地出现了冲刷沟,如不及时进行冲刷沟治理会影响今年作物种植。大西江农场采用玉米秸秆打包多次填埋的办法,2020年秋季累计治理冲刷沟128条,合计延长23738米。
秸杆+粪肥打好绿色底
红五月农场有限公司将秸杆与牛粪混合发酵后生产有机肥,开发有机耕地。通过生物有机肥转化技术,这个农场产年有机肥1500吨左右,大大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增加有机肥投入为目标,实现种养循环发展。
九三分公司以牛粪为主生产有机干粪肥和利用液体粪污存储囊发酵技术生产的有机肥,年施用量达到14.07万吨,通过种养结合,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种植,保护了耕地质量。去年,九三分公司实现了化肥用量比2017年减少5%,农药、除草剂使用零增长的目标。
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九三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宏雷表示,九三分公司四百万亩黑土地合理利用、科学保护,任重道远。扎实做好秸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确保地力不减,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将继续做好这项工作切实保护好耕地这一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为国家粮食安全,长久的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