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武市梧桐树乡收割后的稻田里,两台打捆机徐徐前行,不一会,一个巨大的圆形稻草包就自动打包成捆,重约500斤的草捆由自动捡拾机轻松捡起放置到货车上。
以往,这些农作物秸秆由一家一户的农民自己收割处理费力费时,不划算,就废弃在田地里。
如今,灵武市同心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与农民签订了合约,花钱买下了这些“废弃物”,运往养殖场做成饲料。今年,企业可以完成一万多亩的秸秆机械化处理。
灵武市同心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汪威
现在给农户每亩补贴90-100元解决的农户处理秸秆困难的现状,我们每年和周边的大型养殖场签订饲草料供应合同,然后再和周边的农户签订饲草料生产合同。
临近中午,金凤区良田镇植物园一队农民马德娃将温棚里最后一车西红柿秧运到了收购点,看着这些废弃的秧苗有了去处,他心里也踏实了。
金凤区良田镇植物园一队农民 马德娃
以前扔在路边,扔在沙滩,办了这个厂子,拉来说一栋温棚给3袋子有机肥。
近几年,良田镇温棚种植业发展迅速,大量农作物秸秆的处理难题随之而来,农民到处乱堆乱放,污染环境,政府每年要花钱拉运处理。
良田镇致富带头人汪洋经过考察,今年秋季建起了有机肥料厂,在园子村、和顺新村等5个村子设立回收点,将秸秆切碎腐化分解后做成有机肥,为鼓励农民运送废弃秸秆,每栋温棚送400斤有机肥。
银川地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理 汪洋
不但处理了我们每一个温棚园区的西红柿秸秆,还有尾菜秸秆,像这些芦苇呀,都是银川市周边的一些典农河旁边,也是拉到这个地方来,因为原先它们也没地方处理。
据了解,银川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利用的原则,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通过实施秸秆深耕还田、秸秆肥料、秸秆草编等措施,深入推进秸秆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五料化”利用,银川市现有秸秆加工利用企业35家,2019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