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秸秆发酵反应堆的地下发酵池技术
1.材料准备。每667㎡4000千克农作物秸秆,发酵剂8千克,麦麸150千克。
2.发酵剂激活。将所需麦麸与发酵剂充分混合,加水192升,在常温、避光、透气条件下发酵48~72小时,前24小时堆积,然后平摊厚度30厘米,等到长出菌丝(即白毛毛)就可以用于生产了。
3.挖沟。沿种植行挖宽40~50厘米、深20~25厘米作填秸秆的沟。
4.填秸秆。平放厚度30厘米,压实厚度13~15厘米;秸秆放置顺序是硬的长的放在下面,短的软的放在上面,如棉柴在下,豆秸、高粱秸、玉米秸、麦草、稻草、杂草、树叶在上。
5.撒发酵物。把激化的发酵剂均匀地撒在作物秸秆上,然后拍振1次,让发酵剂与秸秆较充分的混合。
6.覆土做畦。按种植作物的规格起垄做畦,覆土厚度15~18厘米。要求平整便于浇水。
7.浇水。要求浇匀浇透。
8.定植。根据作物不同设计种植密度,要求密度是常规栽培的4/5。
9.打孔。定植水浇匀后2~3天就可打孔,方法是在两棵小苗之间打一孔,深度扎穿秸秆层,孔径2~4厘米。以后在进行几次浇水后,为防止泥土将孔封住,需再进行扎孔。
二、秸秆发酵反应堆的地上发酵池技术
1.材料准备。秸秆1500千克,发酵剂3千克,麦麸45~60千克,风机1个(直径35~40厘米),送气带1条(长度由温室或大棚长度而定,直径35~40厘米),两相电源,木棍8根(4厘米×180厘米),旧塑料两块,一块500厘米×700厘米(不漏水),一块700厘米×800厘米(透气)。
2.发酵剂激活。与地下发酵池的发酵剂激活方法相同
3.做通气道。在温室或大棚一端选择230厘米x500~700厘米的土地做地上发酵池,在此地面的中部位置挖一个船形槽做通气道(兼做蓄液池),上口宽100~120厘米,下口宽60~80厘米,高位40厘米深,低位120厘米深,长度据温室规格而定,并在船形槽的中部安放送风机。
4.铺底塑料。要求不漏水,规格为500厘米x700厘米,塑料上面横摆放木棍。
5.铺秸秆。第一层最好放长秸秆(如玉米秸、高粱秸等),厚度40厘米,把激活的发酵剂总量的18%左右均匀撒在秸秆上;第二层30厘米,发酵剂用量比第一层略多;然后每30厘米厚的秸秆撒一层发酵剂,共5层。上覆盖细碎秸秆密盖发酵剂以防阳光照晒。
6.洒水。铺完秸秆与发酵剂后要均匀洒水,要求浇匀、浇透。
7.塑料覆盖。浇完水后把准备好的700厘米x800厘米的塑料覆盖在上面,塑料要扎孔,目的是透气和保湿。
8.安装送风机。在预留好的风机通道口垒风机底座,上安风机,接上两相电源,套上气带。
9.气带上扎送风孔。要求离风机越远孔越多,工具是燃烧的粗蚊香,每个种植行不少于6~8个孔。
10.送风时间。一般在第二天上午,最迟不可超过加水后的第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