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近十亿吨农作物秸秆收储运输或将有国家标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29  浏览次数:621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据来自国家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粮食作物每年基本都保持在6亿吨以上,但在粮食安全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对生态环境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据悉,此前我国分散式的小农经济,在农作物秸秆方面多以沤制绿肥、作为燃料或者直接烧掉为主,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加上工业发展对生态造成的压力,农作物秸秆也成为了对环境影响的一大因子,农作物秸秆问题开始变得突出。

    从开始的禁烧,到后来的秸秆还田,均未对农作物秸秆的处理得到很好的解决。

    尽管目前尚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但普遍认为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总量在10亿吨左右,而伴随着国内环保工作的不断推进,如何处理这近10亿吨的农作物秸秆,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会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要达到85%,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要达到75%。

目前,我国在处理秸秆问题方面,比较被看好的方式主要有生物质燃料(发电)、秸秆生产炭基复合肥、青贮饲料等。

     但是,虽然前景目前看起来都比较好,但在秸秆储运方面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农作物秸秆的关键问题是季节性很强,收获季节10天左右时间里必须收集起来,同时由于缺乏秸秆综合利用的大型龙头企业,各地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仍以小规模的诸如沼气、小型生物质锅炉、草绳编制、仿木材料加工等为主,造成整个秸秆在收储方面规格标准不一,导致想大量收购的找不到原料,有大量原料的找不到买家的尴尬局面。

    以生物质发电厂对秸秆的需求为例,生物质电厂要求收购的秸秆含水量不能超过10%、含杂率不能超过15%。

    但是,个人收购秸秆一方面收购数量的多少极易受到天气的影响,收购行为也极易受到资金、履约能力、抗风险能力等的制约,另一方面在秸秆打捆离田补贴的影响下,很多作业团队急功近利不注重秸秆品质,导致收购的秸秆质量、数量无法保障。

      这就造成了生物质发电厂为了满足原料需求,往往需要多方采购,而卖方市场则是大量的秸秆混收混储找不到买家。

    目前,针对我国秸秆收储市场混乱,导致产销对接不通畅等问题,近日有媒体发布消息称,农业农村部规划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全国征求《农作物秸秆收储运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有望形成国家规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