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小麦收完之后会把秸秆垛起来,留着烧火用或者卖掉,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农村很少有人再用秸秆烧火做饭了,而且机械收割业非常的方便。

目前在农村,秸秆的处置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集中回收,通过回收再加工,实现秸秆其他的商业价值。但是最常见的应该是小麦收获之后秸秆直接还田,而在小麦收获之后紧接着就是种植玉米。
有些地区会深翻一下土地之后再去种植,但是有些地区是收完小麦之后直接播种或者在小麦收获之前就已经播种下去。那么秸秆还田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提高土壤的营养
秸秆还田对于土壤来说,好处还是非常多的,首先就是有机质的增加,同时秸秆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对于土壤肥力来说,是很好的补充。
调节地温
对于套种玉米和直接播种的玉米来说,小麦秸秆还田之后,会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这一层秸秆对于夏季高温环境下的玉米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地温过高的时候会对玉米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七月份的时候,过高的温度不仅会造成土壤干旱,同时也不利于玉米的发棵。地表覆盖秸秆之后能够很好的减少水分的蒸发,同时有效的降低地温的升高。
防止杂草的生长
秸秆在地表覆盖后就减弱的土壤表层直接接触阳光,这样对杂草的光合作用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环境下就很大的程度上减少了杂草生长的数量。
改善土壤的结构
因为在地表覆盖之后,减少了阳光对土壤的直射,同时也减缓了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这样就能够缓解土壤板结的想象,减少土壤表面的径流。
秸秆还田对土壤的贡献是不能否认的,但凡事都是有利弊的,秸秆还田也同样是这样。如果秸秆还田方法不对,甚至会对下茬作物造成减产的危害。
病虫害增加
因为小麦收获之后,秸秆中会残留一些虫卵和病菌,在粉碎的过程中是没有办法消除这些病虫害的根源的,在秸秆还田之后,就会继续生存下来危害下茬作物或者越冬之后来年再发生。
玉米生长需要营养被抢走
在秸秆还田之后,秸秆的分解需要微生物的活动,但是微生物的活动需要消耗土壤中的营养,特别是氮元素,如果玉米底肥中氮元素使用不足,就会造成分解秸秆微生物跟玉米苗抢营养,最后造成苗子长势不好的情况。
怎样才能避免秸秆直接还田带来的这些损失呢?
秸秆还田之后尽量保持土壤有较好的墒情,如果土壤过于干旱,就会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繁殖,这样就会减缓秸秆的分解速度。
在秸秆还田之后每亩地最好能够撒上15公斤的尿素,这样可以避免土壤中氮元素消耗过多,玉米出现苗黄苗弱的现象。
能深翻土地的,尽量在秸秆还田之后深翻一次,深翻的深度在25公分以上,这样可以把秸秆全部翻入土壤中,深翻的时间越早越好。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主要就是依靠玉米的二次拌种了,可以使用半衰期比较长的内吸性的杀虫剂和杀菌剂拌种来预防苗期病虫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