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创新 » 秸秆还田 » 正文

农作物秸秆还田及相关配套技术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02  浏览次数:948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通过与农民朋友们沟通,发现很多农民朋友们对于秸秆还田与秸秆禁烧存在着较大的抵触情绪,原因一是秸秆焚烧是一种农耕传统,焚烧秸秆种干净田已经成为农民的习惯,不容易改变。二是把雾霾的产生与农民朋友焚烧秸秆相挂钩,农民朋友虽支持国家政策但是不愿背这个黑锅。三是相关部门对于秸秆还田或秸秆再利用优势没有进行广泛宣传,使农民思想进入一个误区。

 

今天我们就谈一谈秸秆还田的好处及相关的技术措施。

秸秆还田的好处一是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二是改善土壤结构,在耕层形成团粒结构,适宜的孔隙度和酸碱度,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但是秸秆还田要与秋深松、秋施肥、秋旋耕、秋镇压、春直播等技术相结合,可有效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增强玉米抗旱性和抗倒性。

 

总的技术原理为:通过深松,提高土壤对降水的接纳能力和根系对下部土壤水分的利用。通过秸秆还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避免了秸秆焚烧引起的环境污染。通过深施底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通过镇压,减少土壤风蚀,保护土壤耕层。通过条状深松,形成虚实并存的土壤耕层结构,虚部(深松部位)在降雨时可使雨水迅速下渗,实部中由于毛细管的存在,则可保证土壤深层水分上升,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这项技术措施的实施效果:一是增强了玉米抗旱性、抗倒性。二是由于春天不对耕层进行耕、翻、旋等农事操作,避免了玉米播种层(0~10cm)土壤水分散失,实现旱地玉米无需等雨播种。

农田土壤的充水和失水过程,大致和降雨季节一致,即早春散墒,夏季收墒,秋末蓄墒,冬季保墒,一般是在降雨末期蓄水量最多,在干旱多风的早春季节失水量最大。劳动人民创造了许多蓄墒耕作措施。采取耕耙保墒措施:一是深耕存墒,秋季深耕比浅耕0~30厘米耕层土壤含水量多50%。深耕还能促进玉米根系发育并向深层伸长,扩大吸收水肥范围;二是耙地保墒,使土壤平整细碎,形成疏松的覆盖层,弥合孔隙,切断毛细管、减少蒸发。据测定,深耕后进行耙地可使耕层水分提高10%~28%;三是中耕蓄墒,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锄地松土,切断毛细管,抑制水分上升,减少蒸发。

 

农民朋友们可通过采取以上技术措施,达到保墒蓄墒,培肥地力,增强抗旱能力,提高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保护环境,最终实现增产增收。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