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入春以来,随着备耕工作展开,我国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屡禁不止,农民露天燃烧农作物秸秆,烟雾缭绕,气味呛鼻,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2月24日晚上11:20分,沿着沈大高速灯塔段,记者见到了大片的秸秆正在田里焚烧,深夜明火四起,浓烟滚滚,气味呛鼻。由于秸秆燃烧产生出很大烟雾,能见度极低,车辆只能减速行驶。
据了解,春耕备耕时间紧迫,为躲避环保部卫星监控,傍晚成了焚烧秸秆最集中的时间。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堆积在沟壑中的稻草和燃烧后留下来的草灰。
在安徽省宿州,正在田里捆扎稻草的一位吴姓村民告诉记者,因为下午时分秸秆有些潮湿,所以秸秆焚烧时会产生浓烟。而这个季节又是多风天气,浓烟随风飘向高空,很容易蔓延到城区。该农户说,他也知道露天焚烧秸秆的方法不可取,但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秸秆。
“以前都是手工收割水稻,水稻拉回家再脱粒,稻草都舍不得扔,一般编成盖大棚用的草帘子。现在农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村里用上了收割机,收割后稻草就直接留在了地里,很多农户便会在自家的田里焚烧桔梗和秸秆。”在附近劳动的村民张老伯说,这是村民的传统习惯,“因为天气预报8日要下雨,所以今天很多村民将田里的秸秆全部焚烧掉,以备做油菜的肥料。”
权威解答燃烧秸秆危害多
通常在稻收以后,会有部分农民在稻田里焚烧秸秆且屡禁不止。据河南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和医生介绍,焚烧秸秆产生的烟雾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秸秆焚烧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将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黏膜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重则将导致突发支气管炎,加重肺炎等病症。
另外,秸秆露天焚烧不仅污染环境导致火灾事故频频发生,对交通安全也构成威胁。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浓烟,直接影响市民出行,对交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解决途径秸秆还田和秸秆再利用
吉林省农委工作人员表示,焚烧秸秆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处理方式,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科学处理秸秆有秸秆还田和秸秆再利用两个方法。秸秆还田可以采取将秸秆打碎,这样不但不会影响来年生产,还能给土壤增肥。而秸秆也可以加工成畜牧饲料和草绳等,不但解决了秸秆如何处理的问题,还能增加经济效益。目前,长兴地区已经具备机械化秸秆还田的能力。另外,秸秆还是很好的工业原料,可用作造纸和压制纤维木材的原料。
部门行动大力查处露天焚烧秸秆行为
根据我国关于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的通告,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焚烧田间、地头、路边、村边、渠边的秸秆。
春季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高发,对于露天焚烧秸秆行为,各级地方政府要严厉打击,对辖区内秸秆禁烧工作负总责。公安、环保部门联合组建禁烧巡查队,对出现的焚烧事件要及时查处,并及时通报情况;交警、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对高速公路、国省道及县乡公路的巡查,确保公路交通安全。
同时,各地区有关部门要层层落实禁烧责任,重点乡镇要派驻监督人员,实行分片包干,落实到人,加大监督检查和预防工作力度,严禁在主要交通干线两侧、渠边、树木周围堆放秸秆。对违反规定,故意焚烧秸秆的,环保部门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对当事人进行处罚。同时,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由公安机关依法对当事人采取行政拘留;情节特别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