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6月3日,青岛琦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实现成功并网发电。这是青岛市级重点项目、莱西首家生物质绿色直燃发电供热项目,也是目前青岛规模最大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可消化掉莱西所有农林生物质废弃物,同时减轻传统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压力。
“通俗地讲,我们的发电就是‘吃进废料、吐出电能’,走的是一条资源循环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新路子。”展恩亮说。
行走在项目厂区,空气清新、厂房洁净。进入厂区集控室,记者看到,前期加工好的秸秆、果树木等原料通过输料系统进入生物质锅炉燃烧,经热动能转换进行发电。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农业废弃物燃烧产生的烟气经除尘脱硝等设备处理后,完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产出的草木灰,可用于农田作为有机肥料,循环利用,改善土壤。记者发现,整个发电全程由集控室控制,全程智能化。
作为以农林废弃物为主要发电原材料的企业,自然受到了周边以农业为主居民的“追捧”。秸秆每吨180到240元、树枝每吨200到320元……这些农民平日里苦于无法处理、丢弃在田间街旁的秸秆“废物”,如今却变成了“明码标价、三天内打款”的“香饽饽”。
记者在厂区采访时,就看到从平度来送原材料的一批车辆。公司燃料部经理董兴卫告诉记者,从青岛地区到周边地市,每天都有到公司送材料的车辆,其中,既有收拢了各村庄秸秆等材料的经纪人,也有每天自己捡秸秆、苇草等送上门的夫妻“散户”。“平均下来,每人年收入能达到三万余元。”董兴卫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该公司将把效益进一步“下放”给莱西当地的农民。
“我们将在莱西市各镇街设置专门收购点,方便农民来卖秸秆。不仅如此,我们还将在每个镇街建立加工厂,在当地实现原材料的粗加工,让农民通过加工再增加一块收入。”董兴卫向记者介绍,以秸秆为例,农民如果送到公司的是未加工的长秸秆,那么收购价格是每吨180元,但如果按要求加工好秸秆,每吨价格可达到240元。
“吃进废料、吐出电能”,琦泉项目将彻底解决莱西农村秸秆处理难、存放难问题。同时,生物质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碳与生物生长时吸收的二氧化碳可达到碳平衡,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展恩亮告诉记者,公司运行平稳后,年发电量可达3亿千瓦时,节约煤炭3.6万吨。作为一家热电联产企业,公司在发电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周边农村社区供热和工业园区工业蒸汽市场,目前已完成项目周边部分村庄供暖管线铺设工作。今后,村庄将实现生物质供热,助力农村冬季取暖难的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