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出台一系列政策,通过市场化和行政手段促进了秸秆的综合利用,不少地区和政府部门在推动切碎还田的同时,鼓励农机与环保企业等社会各个方面大胆进行探索,创新开发将秸秆用于原料化、燃料化、肥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等资源化的机械装备产品,有效拓展了秸秆增值新通道。
针对各级政府对秸秆开发利用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等问题,王喜恩建议,“秸秆收储需叠加补贴,建议已在国家购机补贴目录中的秸秆装备在原有国补的基础上追加设备购置专项补贴,补贴对象为购机用户。”
秸秆开发利用目前仍存在着用地、用电和运输等方面的政策不配套。如收储运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成本高、难度大,不能享受“绿色通道”政策等问题。“应列出政策鼓励的秸秆装备清单,加快建立标准,简化流程,使装备尽快纳入补贴清单,并制定专项补贴政策进行补贴。”王喜恩如是说。
在采访中,记者提及秸秆利用推广这一问题,王喜恩表示,当前秸秆利用技术推广缺少引导与激励,一些成熟的秸秆加工机械和技术推广缺少政策引导和专项支持,应当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区建设秸秆装备产业园。而在秸秆收储转运补助方面,王喜恩则建议,对秸秆收储和转运进行补助。开通秸秆运输绿色通道,补贴对象为秸秆收储运输组织;秸秆资源化利用建点补助,补助对象为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生产者;建议对秸秆资源化利用相关环节用地给予政策倾斜,如土地使用费用优惠、简化土地审批手续等。
“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方向是产业化并打通产业链各环节,实现市场化经营;主要路径是开发出系列化的先进适用机械装备产品,并能够培养形成全程农机化优势;关键点是开发新业态,构建价值链,真正让种地和秸秆回收、加工的农民有‘有利可图’。”王喜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