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中国秸秆网时评:秸秆禁烧需多方合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26  浏览次数:348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为进一步推进秸秆禁烧工作高效化、常态化,努力使秸秆禁烧工作迈上新台阶,我国投入巨额财政资金补贴秸秆综合利用,各省市政府高度重视,层层部署,镇村干部齐上阵,网格督

查,但秸秆露天焚烧火点层出不穷,秸秆综合利用是系统工程,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是正解。

            

       只要有农作物种植,秸秆就不会消失,所以,秸秆焚烧是一个长期面临的问题。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空气,还容易引发火灾,安全隐患不言而喻,其危害有目共睹。正因此,许多地方都开展了秸秆禁烧工作,运用行政手段进行督查,对焚烧秸秆采取制止、追责等措施。但也应看到,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难题,除了运用行政手段,还应采取技术手段,在秸秆循环利用上想办法、下功夫,多管齐下、堵疏结合,综合防控秸秆焚烧。

  行政手段就是发挥政府“有形之手”作用。政府在财政、税收上出台优惠政策,通过财政补贴、完善公共服务等方式,发挥政策杠杆引导作用,扶持秸秆循环利用企业做大做强,不仅让秸秆有一个好去处,也让农民能够通过秸秆获得一定收入。当农民能从秸秆中获得利益,自然不会白白地将秸秆烧掉。

  对于政府而言,禁烧秸秆不能只算经济账,更应算算环保账、民生账。如果只算经济账,就有可能在支持秸秆循环利用上,舍不得进行投入,只注重短期利益得失,不考虑秸秆循环利用带来的综合效益,长远益处。秸秆循环利用是破解秸秆焚烧难题根本出路,而秸秆循环利用单靠企业力量显然不够,如果政府在支持企业秸秆循环利用上缩手缩脚,企业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进入这一行业的热情必然下降。缺失龙头企业的支撑,秸秆循环利用也就成了空谈。

  技术手段就是发挥市场作用。秸秆并非废物,而是宝贵的可利用资源,只不过以往限于技术缺失、产业链不健全等原因,被付之一炬,白白浪费了宝贵资源,还引发污染、火灾等诸多问题。让秸秆循环利用,成熟的技术有很多。比如秸秆粉碎还田,让秸秆转变成有机肥,既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还能降低化肥用量,减少化肥污染,优化农作物质量。又比如,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将秸秆转变成肥料和饲料。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使秸秆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当前,雾霾不时发生,大气污染依然严重,治理大气污染任重而道远。秸秆焚烧作为大气污染的一个污染源,由于涉及范围广,影响时间长,其污染不可轻视。故而,从农民角度来讲,需要转变观念,提升环保意识,积极配合禁烧秸秆工作。同时,化解秸秆焚烧不能停留在行政手段上严防死守,必须想办法通过技术手段,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一起抓,协同发力,让秸秆由付之一炬转变为循环利用,使这一宝贵的资源真正变废为宝,造福社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