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打造乡村“四有”产业 秸秆资源化应声落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05  浏览次数:414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农作物丰收自然值得欣喜,但是成堆成堆的秸秆无序安放,或者焚烧带来了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国各地对于秸秆资源化处置的问题高度重视,积极探索综合利用方案。秸秆也能变成宝,成为“四有”产业就是现在。
 
   


   有政策
 
为了更好地解决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推动秸秆资源进入再利用循环通道,我国专门印发了推进农作物秸秆再利用和禁烧工作通知。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要达到85%以上。同时,建立专业化储运网络,强化秸秆禁烧监管,落实相关责任等也被工作重点。
 
2017年12月28日,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开展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立足各地秸秆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重点选择一批实施县,因地制宜推进秸秆气化利用工作。意见要求,合理选择工艺路线和专业环保企业,着重解决秸秆收储、装备水平低和服务覆盖面不够广等问题。
 
有技术
 
秸秆综合利用的有力支撑点之一就是技术的革新,无论是用秸秆制有机肥,制畜禽养殖饲料,制地膜,还是生物柴油都离不开科技支持。日前,合肥工业大学就公开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可以将秸秆制成三维功能催化材料,去除水体重金属有毒污染物。现如今,秸秆资源化在产业创新的基础上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除了利用方式的技术加持,秸秆禁烧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很多地方采用无人机对各片农田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加强着火点侦查,随时反馈地面情况。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设备、环境监测大数据体系、信息共享平台等,都为秸秆禁烧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效路径。
 
有培训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民众不是没有想法,关键怎么能做到呢?例如秸秆还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量集中,很多农田不得不放弃传统的秸秆还田,一烧了之。所以,在推广秸秆还田利用方式的时候,重要的是鼓励机械化作业,提高效率。而针对那些不了解机械化作业的农户,不少地方开始举行作业演示和手把手教学。
 
不仅如此,秸秆还田虽然是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综合利用方式,但是也有肥土效率之分。为了让农户更好地掌握“还田”这门技术,一些地区还开展了腐熟还田技术培训会议,帮助相关操作人员深入了解这种高效还田工艺,解答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有标杆
 
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取长补短显然是推进秸秆处置工作的捷径。目前,在这方面起步早的地区很多都摸索到了适合的秸秆“变废为宝”模式,例如桐城市。在收储模式上建立“农户+个体户经纪人+厂家”体系;在经营模式上选择“龙头带企业——企业建基地——基地连农户”路线;在激励模式上以“利用越多、奖补越”为导向。
 
这些示范城市能够提供秸秆处置的思路,并且其积累的经验能够帮助其他城市少走弯路。借鉴可复制样本,立足当地实情,有利于逐步建立起适宜的秸秆资源利用产业链。另一方面,示范城市也能形成正面的积极效应,鼓励更多城市顺着秸秆综合利用的道路推进生态建设。
 
农业经济的未来必然会与“绿色”一脉相承,农作物秸秆的处置关系到生态农业体系的架构。而秸秆禁烧是环境保护的硬性需求,综合利用则是踏上资源性社会和友好型社会的必经之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