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地方做法 » 正文

高唐县:秸秆综合利用激活“草根”经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28  浏览次数:792
 “原来,一到麦收,到处都是秸秆,环境脏乱差不说,还容易引起火灾。而如今却成了‘香饽饽’,可以回收再利用,效益十分可观”,6月23日,记者来到山东省高唐县姜店镇三杨村秸秆收购点,和收购点经理贾士强攀谈了起来,“今年俺设了两个秸秆收购点,5台打捆机和20辆三轮车全部投入生产,每天回收秸秆80多吨哩。这么说吧,包括人工、油耗、捆绳等费用每斤秸秆大约回收成本为0.2元左右。这样的话,每吨费用在400元左右。而泉林集团的收购价为600元/吨,比去年每吨涨了50元。这样算下来,每吨能挣200元左右,每吨除去30%的潮湿度,一天能挣11000多元哩”。

     虽麦收已过,但记者走马姜店镇,看到的却是另一番紧张忙碌的场景。一个个秸秆回收点的“黄金贵草”排列整齐、严阵以待,仿佛在为回收再利用后新产品的问世积蓄力量,煞是壮观,它们正在送往“娘家”工厂。
  “我回收秸秆已有2个年头啦,从一开始发展就尝到了秸秆回收的甜头。看到一捆捆的秸秆被送到泉林集团造纸回收再利用,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啦”,近日姜店镇陈庄村秸秆收购点负责人陈树旺忙中偷闲,指着排列整齐、堆积如山的秸秆捆满脸堆笑。
  随着高唐县泉林集团秸秆综合再利用纸浆项目的快速发展,农作物秸秆便找到了“娘家”,供不应求。高唐县“借地生金”、“变废为宝”,依托泉林集团秸秆纸浆项目,大力倡导秸秆回收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为小麦秸秆找到了“用武之地”。目前,该县已投入资金2800余万元,共设秸秆收购点282个,445台小麦秸秆打捆机全部投入作业,确保全县60余万亩秸秆全部回收。在提升综合利用的同时,极大方便了群众播种。
  秸秆回收在增加效益的同时,也刺激了当地秸秆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以前,真没想到秸秆运输能挣到钱,现在可不一样了”,正在清点小麦秸秆运输费的姜店镇东白村白兴海如是说,“一三轮车能装80个左右的秸秆捆,麦收期间,一天运个七、八车不成问题,每个秸秆捆1元钱的运输费。这样下来,俺算了算,一天能挣600多块。这不,俺刚领了7200多块,麦收已过,回收点就把钱支给了俺”。目前,全县像白兴海这样的秸秆运输户已有720余户。
  “下一步,俺打算继续扩大收购规模,建一个15亩左右的大型草料场,安装上地磅。在现有5台打捆机的基础上,再引进5台大型先进收割打捆一体机。同时,打算建立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除了收购小麦秸秆外,还收购玉米秸秆、棉花秸秆。全部投入作业后,大约覆盖农作物面积5万余亩,可回收秸秆7000余吨,也算为全县的经济发展贡献微薄之力吧”,贾士强抿了抿嘴,信心十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