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业县的新能源梦想正从秸秆起步。4月中旬,河北华骏环保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在巨鹿投资的棉花秸秆生产活性炭一期工程进入收尾阶段,这个生产项目还可延伸到废气发电等诸多产业环节。
与此同时,在邢台市东部几个产棉大县,除华骏公司外还有一批生物质发电等项目投产或在建。华骏公司的到来,为备受各方资金青睐的棉花秸秆资源利用再添一把火,而且其自主创新的现代化工艺和产品也让秸秆资源利用多了一种新渠道,当然更给当地的棉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益。
如今,在邢台市的棉农眼里,一向被看作是废物的棉花秸秆,同麦秸秆、玉米秸秆一样变成了“宝”。
1
昔日废弃棉秸秆变成生金之宝
“别小看棉花秸秆,它正打开我投资创业的梦想之门。”4月14日,站在已初具规模的厂区,李昊谦对记者说。
作为河北华骏环保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近三年来,李昊谦一直奔波于北京、石家庄与巨鹿间,目的是建一个现代化工厂,把被当地农民视为“麻烦”与“废物”的棉花秸秆变成值钱的活性炭。
“我们一期项目建设已经投入了4000多万元。”在位于巨鹿县城东闫疃镇的华骏公司项目一期厂房里,李昊谦边看着工人安装设备边说。
记者看到,生产车间里堆放着一些前期试生产时的半成品,占地200多亩的厂区内,除了厂房,最显眼的就是粉碎后成堆的棉花秸秆。
“按照我们的工艺,15吨棉秆生产出1吨活性炭,每吨活性炭可以获取毛利3000元左右。”在李昊谦眼里,当地农民拿棉花秸秆烧火做饭取暖,“与直接烧钱无异”。“没想到一向是废物的棉花秸秆也能引来这么大的投资。”巨鹿县农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将解决长期困扰当地农民的棉花秸秆处理问题。
据介绍,与麦秸秆和玉米秸秆不同,棉花秸秆一直是农业生物质利用的一个难题。玉米秸、麦秸等是造纸、饲料、固体成型燃料的好原料,而且还田后降解相对较快,而棉花秸秆因其质地坚硬、纤维粗壮,粉碎后发酵时间过长,无法还田。
邢台是产棉大市,种植面积在250万亩左右,按平均4亩棉花产生1吨棉花秸秆算,全市棉花秸秆年产量将在60万吨左右。“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我们要求项目的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必须封闭环保,没有粉尘,没有烟尘,没有废水排放,全部生产过程产生的物质,都通过自动回收系统被重新利用。”据巨鹿县环保局有关人员介绍,将棉花秸秆转化为活性炭的技术,是华骏公司与山东科学院、四川林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耗资3000万元开发出来的。
巨鹿县政府同样看到了秸秆利用的美好前景,巨鹿县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这是我们县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据介绍,围绕华骏公司项目,巨鹿县正在规划建设一个生物质能产业园区,希望能依托龙头企业将秸秆利用的产业链条一直延伸下去。“我们正围绕棉花秸秆加工活性炭工艺,设计将收储的可燃气集中起来进行供热发电,解决周边农村的照明、做饭和取暖问题。”
“现有生产线全部运转,一天要消耗150吨秸秆原料,年产活性炭5000吨。而在河北仅石家庄几家制药企业年需活性炭便要万吨以上。”李昊谦说,现在他并不为市场发愁,担心的倒是棉花秸秆原料在当地越发紧俏,厂子“吃不饱”。
2
棉秸秆价格三年涨三倍多
从华骏公司所在地东行不到20公里,便是国能南宫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根据设计,该生物发电项目每年可消耗农林废弃物30万吨。
4月15日中午,记者看到,发电公司的堆场里堆满了粉碎的棉花秸秆、木屑、树根,像小山丘一样连绵起伏。“这几天平均每天消耗各种秸秆、锯末1000多吨。”经常给发电厂送秸秆粉料的阎老板告诉记者,生物质发电厂是秸秆消耗的大户。
一直为棉花秸秆供应不足担忧的李昊谦想跟阎老板谈谈棉花秸秆的价格,但对方一开口便令李昊谦大吃一惊。“粉碎后的棉秆每吨300元,这还不包括运费。”
据阎老板介绍,年前他从农户收取棉花秸秆的价格是一吨130元,加上粉碎时的人工、电力等费用,一吨下来他“挣不了多少钱”,“现在雇个小工每天还要80元到100元呢。”阎老板告诉记者,三年前他从一些经纪人那里收购棉花秸秆的价格是每吨40元,如今已涨了三倍多。
他指着自己的大货车说,“就这个价儿还供不应求呢。”
他表示,还有晋州的秸秆发电厂给他打电话要棉花秸秆。“看吧,明年的棉花秸秆还要涨价。附近威县已有秸秆发电厂,广宗也在建设。我现在的存货还不打算卖,等着涨价呢。”
本来是废弃物的棉花秸秆如今在邢台东部各县成了“香饽饽”。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扶持,生物质能项目成为社会投资热点。目前,国能在威县建设的生物发电厂,年发电规模1.5亿千瓦时,年消耗棉花秸秆20万吨。河北新能电力集团在广宗县投建的生物质电厂装机容量为2×24MW,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达产后年消耗秸秆30万吨。
按照行业内4亩棉花产1吨秸秆计算,晋州、南宫、威县和广宗四大生物发电厂每年便需要110万吨秸秆,如果全折算成棉花秸秆,意味着需要440万亩的棉田来支撑,即便将棉花秸秆掺杂其他农作物秸秆为燃料,也是一项巨大的需求。
巨鹿县农业局局长刘彦民说,为解决华骏公司原料紧缺问题,县农业局发动各村成立秸秆合作社,依托一些农村经纪人收集农户家中的棉花秸秆。“现在棉花秸秆的用途越来越多,就连建材企业的秸秆需求也在增加。”李昊谦有些担心,按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棉花秸秆的价格就要涨得和低档燃煤的价格一样高了。
3
棉秸秆升值棉农共享利益
“这可是没想到的好事,到时候便有人开着机器到地里免费拔棉秆,装上车拉走还给钱。”企业的老板们在为棉花秸秆来源发愁,棉农们却是从未有过的省心和高兴。“往年为拔棉秆1亩地我要掏15到20元,去年华骏公司免费帮我们收棉秆,这笔钱就省下了。承包的230亩地按照一亩省15元算,省了3000多元。”刘彦恩说,这还没算省去的雇工费用。
在巨鹿县小庄村承包了230亩地的刘彦恩,一直在种棉花,2009年因为棉花秸秆无法处理,一部分直接堆进了地头的水沟里,还有一些焚烧在了地里。
如今,在南宫一些地方,已有村民在充当秸秆经纪人的角色,把从农户地里收取的棉花秸秆运输到各个收购点去。
从棉花秸秆的升值链条上看,受益者涉及各个环节。
但面对棉秆紧缺,华骏公司则希望有更好的资源调配手段,让这种资源发挥更大效益。
就在华骏公司所在的巨鹿县,县城西边棉农卖秸秆的积极性要比东部地区更高。
有关方面多方调研后发现,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承包大块土地的棉农较少,随着近年来煤炭价格上涨,一些农民又开始用秸秆来烧火做饭取暖,卖棉花秸秆的积极性有些减弱。“在生物质能的投资热中,需要统筹考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面对棉花秸秆从“无人理”到“香饽饽”的现状,河北经贸大学教授张云认为,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应从宏观上有所管理或调控。
记者计算发现,一个年消耗秸秆20万吨的生物发电厂,年可发电1.5亿千瓦时,按照当前国家补贴给予的每千瓦时0.75元含税电价计算,一年下来实现销售收入1.1亿多元。而如果转化为活性炭的话,依照10吨棉花秸秆转化为1吨活性炭标准,20万吨可以转化为2万吨。以中档木质活性炭最低每吨8000元算,可以卖1.6亿元,但运营及生产成本却比发电要少得多,创造的利润也会更高。“一些高品质活性炭,还可以卖到每吨1.2万元以上。”李昊谦告诉记者。
新闻分析
生物质能投资天地阔
邢台市东部地区棉花秸秆的紧俏,给落户该地的华骏公司带来了原料紧缺的“烦恼”。
不过,华骏公司总经理李昊谦内心是快乐的。因为在他看来,中国的生物质新型能源开发与利用正接近德国等领先国家。
现代生物质能源就是以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排泄物(或废弃物)等有机物为原料,经现代工艺和技术生产出来的油、气、电和固体能源产品,其特点是资源丰富、可再生、清洁环保、二氧化碳净排放为零、二氧化硫排放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储存和运输便利。
而发展农业生物质能源与“三农”关系紧密,在我国意义尤其非凡。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国家政策指向中的生物质能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作为农业大省,河北的生物质能资源丰富。每年单是秸秆便可产生6000多万吨。
最近,张家口市开始种植百万亩能生产生物柴油的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进入盛果期后,年产文冠果种子约10万吨,每年可生产燃油约3万吨。
不难发现,各地都看到了生物质能这一领域的光明前景。
但业界人士同时提醒说,如何将这一领域变为投资的乐土,还有一些环节需要突破。
分析认为,与太阳能、风能相比,生物质能在产业链条形成和装备制造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缺失,加之此前一些生物质能项目在布点时未充分考虑到有效的资源支撑,造成运行成本居高不下。
曾有人调研了一家以棉花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直燃发电厂,原设计燃料收集半径为30公里,10万吨,实际上收集半径已超过70公里,燃料采购量却达不到设计水平的65%,而且燃料水分多、杂质多,造成多次停机。
而在发达国家,生物质直燃发电要依托现代化大农场生物质燃料的集约供应,保证原料的质、价、量稳定,而不是分散、无序收购,发电上网也以满足周边用户需求为主,减少电损,保证高效、合理的运营成本。
看来,要吸引各类投资打开生物质能的广阔天地,尚有很长的路要走。文/本报记者 张许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