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国外经验 » 正文

国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渠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18  浏览次数:1453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 中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资源大国,每年生产超过5亿t粮食,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为7亿t。但长期以来,受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国每年有超过2亿t秸秆白白腐烂或焚烧,使“资源”变成了“污染源”,造成巨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产生诸多不安全因素。如何借鉴国外秸秆综合利用的做法与经验,做好中国农作物秸秆利用工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农业发展问题。
  1得到控制。随着保护性耕作面积不断扩大,到2008年美国保护性耕作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1.5%,预计到2020年占全国总面积的70%。据美国农业部保护性耕作信息中心测定,作物残茬覆盖耕作法可减轻土壤侵蚀48%,增加防风蚀能力20%以上。耕地约占全国85%的加拿大西部大草原地区,也广泛采用少耕、免耕耕作技术,以保护耕地免受风蚀、水蚀影响,促进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面积由1991年904万hm2增加到2006年的2091万国外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做法与经验hm2,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由3I.2%增长到72.0%(李建政等,2011)。澳大利亚为解决因使用传统的铧式犁翻耕土壤而造成土层快速变浅、水土流失严重问题,农业生产中广泛运用免耕或少耕等保护性耕作技术,使用翼形铲进行旱作农业区田间浅松作业,仅疏松5~lOcm的地表土壤,秸秆还田覆盖已1.1保护性耕作实施保护性耕作,免耕减少风蚀。
   
               u=2053444005,1092313008&fm=23&gp=0_看图王
 
    国外大多将保护性耕作作为秸秆还田的有效途径,以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20世纪30年代,一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黑色风暴”席卷了美国西部地区,沙尘暴肆虐美国达10年之久。对此,美国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开发研究,并率先在西部地区应用。由于美国30~40年代广泛应用残茬覆盖耕作法,实行免耕、少耕,使西部大草原严重的风蚀问题基本作者简介:靳贞来(1965一),男,汉族,安徽舒城人,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农村发展和农村金融,E—mail:jinzhen—lai@126.corn。一129—万方数据世鹰喀业WorldA酣cuIture成为澳大利亚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朱立志等,2013)。目前,秸秆翻压还田技术已成为一项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广泛应用。其中美国一贯坚持秸秆全量还田,在农作物种值中把秸秆翻压还田作为关键技术,对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秸秆实行全量还田,对大豆、番茄等作物秸秆也尽量还田。英国的洛桑试验站进行连续试验发现,每年每公顷7~8t玉米秸秆翻压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2%~2.4%,而且通过对比试验,秸秆直接还田对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效果明显高于农作物秸秆堆腐后再还田。日本微生物学家正在研究一种秸秆分解菌技术,可以用于制作农作物秸秆肥,进一步发挥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目前,日本的水稻秸秆大多翻人土层还田,约占68%(杨滨娟等,2012)。实践证明,秸秆还田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发达国家的保护性耕作快速发展,其重要原因就是本国政府高度重视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保护性耕作推广初期,大多数国家采用项目支持或政策扶持等方式,对农民购买相关农机具的,国家给予一定补贴,并在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上给予农民示范引导。如美国联邦通过立法规定对高侵蚀土地强制采取保护性耕作,并成立国家土壤保护局,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科学研究、示范引导、推广应用。澳大利亚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初期,对农民购买免耕播种机械的给予50%补贴,对机具改进、人员培训、技术示范的补助70%,同时对于税收、农机用油等方面也给予政策优惠。墨西哥对农民购买保护性耕作农机具补贴20%以上。日本把秸秆直接还田当做农业生产中的法律去执行。巴西、加拿大将保护性耕作列人国家农业政策的重要内容。欧洲和非洲正积极启动生命计划,大力支持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李安宁等,2006)。正是各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强力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了近20年来该项技术的大规模推广与应用。1.2秸秆发电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据国际能源机构研究成果,每2t农作物秸秆的热值相当于1t标准煤,且燃烧过一130一万方数据程中产生较少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具有易获得、燃烧值高、清洁等优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目前,各国政府广泛重视开发与利用秸秆发电技术,纷纷制订相应发展计划,将农作物秸秆发电作为21世纪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点。如美国的能源农场、Et本的阳光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厂等。丹麦是世界上最早应用秸秆发电的国家,也因此成为国际上开展秸秆发电的最著名典型。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丹麦政府重视建立清洁能源发展机制,加强对生物质能源等再生能源的研发与利用。目前,丹麦秸秆发电技术被作为联合国重点项目在世界加以推广。正是依靠新兴替代能源的快速发展,丹麦也从过去的石油进口国变为石油出口国(傅伯钦,2007)。丹麦BWE公司是世界上率先研发应用秸秆生物燃烧发电技术的企业,于1988年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秸秆生物燃烧发电厂,在领域世界先进水平企业。建于20世纪90年代环保、热利用效率高每年燃烧15万t,满足几十万用户需要(朱立志等,2013)。丹麦政府加快推进秸秆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重点出台了4个方面扶持政策。一是高价收购,又称为《购电法》。二是投资。银行为生物质提供低息贷款。三是配额制度。丹麦正在推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建立“绿色电力证书”和“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即对电或电生产或供应中比例,“绿色电力证书”来实现。四是财税扶持政策。丹麦政府为大量的测试站及示范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通过补贴设备价格对可再生能源的项目投资给予补贴,其中秸秆锅炉制造补贴在1995年时高达30%。对于秸秆发电等新型能源企业,在征收二氧化碳税、能源税等环境税上可享受免征政策,对秸秆发电中产生的电、热资源按市场价优先有偿使用(傅伯钦,2007)。1.3秸秆饲料秸秆是草食家畜重要的粗饲料来源。欧美各国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情况比较好,大约有20%的秸秆被用做饲料。据专家初步测算,1t普通秸秆的饲用营养价值与0.25t的粮食相当。但未经特殊处理的普通秸秆,不仅粗蛋白质含量低,牲畜难以消化,而且适口性差,导致牲畜采食量不高,只有经过青贮、氨化等工序后,可以大幅提高秸秆营养价值。目前,各国对秸秆饲料化技术处理途径主要有3种:世寥囊业WorldAgncuhure一是秸秆的生物学处理。秸秆经过青贮处理,养分损失少,营养成分较多,有酸甜味、质地柔软、适I:I性好,可提高饲喂价值40%左右。英国Aston大学最筛选出一种微生物,降解木质素,纤维素,这种真菌处理能使秸秆的体外消化率从19.6%提高到41.1%。二是秸秆的物理机械处理。通过切短或粉碎、浸泡、秸秆的压粒(压块)、蒸煮和膨化等方式,使秸秆消化率明显提高。三是秸秆的化学处理法。可分为碱化处理和氨化处理。碱化处理就是一定浓度的碱液,溶木质素磷酸盐,细胞壁膨胀、疏松,增大瘤胃微生物附着的数目,提高纤维素的降解率(晏向华等,2000)。而对于秸秆氨化处理,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西部地区大规模推广稻草、高粱秆、麦秸等农作物秸秆氨化技术,制造出营养价值高的氨化秸秆饲料,其蛋白质含量比未经氨化处理的秸秆饲料可提高30%,消化率可达到50%,大大提升了秸秆饲料营养的利用水平(现代农业,1986)。1.4秸秆加工(1)秸秆乙醇。美国、日本挖掘秸秆潜力。日本研究机构研究出秸秆所含纤维素酒精燃料,实用配方。美国近年来推动再生能源,秸秆新兴替代燃料特别是生物燃料,从中提取乙醇进行开发利用,使秸秆综合回收利用有了新进展。美国环保局2007年将乙醇生产列入可再生燃料使用标准计划。(2)秸秆板。美国路易安那州。20世纪80年代,麦秆制板的,目前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中1998年建成的位于加拿大马尼托巴省的Isoboard(艾索波德)麦秸板厂,年生产能力23万m3,是世界最大的麦秸板厂,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利用农作物秸秆制造人造板,主要板种是按ANSTM3标准生产刨花板。在胶黏剂选择上,以麦秸原料的板厂几乎一律采用胶合性能和耐水性好且无甲醛的异氰酷树脂(MDI),其很多性能上均优于普通刨花板,但MDI价格昂贵,板材胶粘剂成本较高。(3)秸秆建筑。从建于1886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世界上第一座秸秆建筑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新秸秆技术的应用使秸秆建筑发展进入第一个高潮。仅1915—1930年,在内布拉斯加州就修建了大约70多座秸秆住宅。其中建于1938年、位于美国亚拉巴万方数据马州亨茨威尔的伯里特大楼,在墙、顶棚和屋面中共计使用了2200块秸秆砖,是美国最早采用在两层梁柱木结构中填充秸秆砖的建筑,目前已成为一座博物馆。到20世纪70年代末,随绿色环保,秸秆建筑又受到青睐。截至2001年,英格兰、挪威和法国共有秸秆建筑约有400座,美国大部分地区都建造了秸秆砖建筑(tg志前,2012)。2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综合利用现状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大、种类多、分布广,秸秆资源量居世界首位(毕于运等,2010),且随着农业连年丰收,秸秆产量逐年增长。根据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2012年),中国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2011年达到8.63亿t,可收集资源量约为7亿t。其中稻草2.11亿t,麦秆1.54亿t,玉米秆2.73亿t。同时,从中国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分布看,区域性特征明显,河南、江苏、安徽、江西、山东等13个粮食主产省份拥有6.15亿t秸秆资源量,约占全国总量的71%。从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看,2011年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总量达5亿t,综合利用率约为70%,其中,饲料化使用约2.18亿t,占31.9%;肥料化使用1.07亿t,占15.6%;食用菌基料化使用0.18亿t,占2.6%;燃料化使用1.22亿t,占17.8%;原料化使用0.18亿t,占2.60A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