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农业部发布农作物秸秆利用“十大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04  浏览次数:913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 在今年农业部一号文件:《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中第三条:推进绿色发展,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中提出:“鼓励各地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支持力度,健全秸秆还田、集运、多元化利用补贴机制,继续开展地膜清洁生产试点示范。”

      

     今年中央和农业部一号文件把秸秆补贴、秸秆综合利用支持作为工作重心来发展,为今后的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十九大报告: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路线图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可以说,十九大报告为未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线。

    第一,必须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我们要牢记“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因此,必须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第二,加快构建环境管控的长效机制。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使绿色产业成为替代产业,接力经济增长。

    第三,全面深化绿色发展的制度创新。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推动绿色产品和生态服务的资产化,让绿色产品、生态产品成为生产力,使生态优势能够转化成为经济优势。当前,我们应当全面深化绿色发展的制度创新。

       


       一是完善绿色产业的制度
设计,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二是完善绿色消费的制度设计,加快建立绿色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

    三是完善绿色金融的制度设计,使金融系统成为经济系统绿色转型的支撑平台。

    四是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十九大报告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表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

    农业部发布秸秆利用“十大模式”

    小麦、棉花、玉米……这些农作物的秸秆怎么用?不同地区最适合的方法是什么?农业部给出了权威建议!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介发布秸秆农用十大模式的通知》。

    东北高寒区玉米秸秆深翻养地模式

    基于东北地区玉米生产所处的气候与生态条件,以“深翻还田”为核心,通过促进农机农艺技术的结合。联合收割机收割玉米后,将玉米秸秆粉碎均匀抛洒地面,然后用重型拖拉机深翻还田,在春季进行耙平,开展下一季农事生产。

    西北干旱区棉秆深翻还田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通过集成机械粉碎和深翻还田技术,利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将刚收获完的棉花秸秆粉碎后均匀抛撒于土壤表面,然后进行耕翻掩埋。

    黄淮海地区麦秸覆盖玉米秸旋耕还田模式

    基于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轮作种植制度,在小麦收获季节,利用带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将小麦秸秆就地粉碎,均匀抛撒在地表,直接免耕播种玉米;在玉米收获季节,用秸秆粉碎机完成玉米秸秆粉碎,然后采用大马力旋耕机趁秸秆青绿时进行旋耕,完成秸秆还田作业后播种小麦。

    黄土高原区少免耕秸秆覆盖还田模式

    在作物收货后,将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土地不进行翻耕,翌年采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或进行表土层耕作播种,防止水土流失,降低生产成本。主要作业环节包括作物收获→秸秆粉碎处理→土壤深松→表土作业→免耕播种→田间管理等。

    长江流域稻麦秸秆粉碎旋耕还田模式

    农作物秸秆通过机械化粉碎和旋耕机作业直接混埋还田,配套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秸秆还田在培肥能力和增产增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目前长江流域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秸秆直接还田技术。

    华南地区秸秆快腐还田模式

    早稻收割后,将秸秆就地粉碎,并保持一定的水层,通过化学腐熟剂、生物腐熟剂双重作用,实现秸秆在短期内快速腐熟还田,从而不影响晚稻插秧,并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秸-饲-肥种养结合模式

    “秸-饲-肥”种养结合模式是指农作物秸秆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处理方法,添加辅料和营养元素,制作成为营养齐全、适口性好的牲畜饲料。包括作物种植、秸秆收集、饲料加工、畜禽规模化养殖和有机肥生产等若干支撑环节。

    秸-沼-肥能源生态模式

    利用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秸秆制取沼气,通过管道或压缩装罐供应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或者提纯后制取“生物天然气”供车用或工业使用。秸秆制沼气后的沼渣、沼液可直接还田,也可经深加工制成含腐殖酸水溶肥、叶面肥或育苗基质等,应用于蔬菜、果树及粮食生产。

    秸-菌-肥基质利用模式

    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与其他原料混合或经高温发酵,配制而成食用菌栽培基质,食用菌采收结束后,菌糠再经高温堆肥处理后归还农田。

    秸-炭-肥还田改土模式

    将农作物秸秆通过低温热裂解工艺转化为富含稳定有机质的生物炭,然后以生物炭为介质生产炭基肥料,并返回农田,以改善土壤结构及其他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