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将秸秆送到公司。
秸秆“变废为宝”能卖钱
“真没有想到,秸秆能卖钱,以后谁还舍得烧。”家住莱西市望城街道的张老汉告诉记者。记者在公司厂区看到,不少农民开着拖拉机、三轮车、大货车将自家小麦秸秆送往这里。“每吨小麦秸秆能卖240元,不仅解决了我们处理秸秆的困扰,而且还能增加收入。”望城街道林泉庄村的李大叔听闻秸秆可以卖钱,赶忙将自家和邻居家的小麦秸秆送到厂区来。
“既能赚钱,又能保护环境,村民们都非常高兴。”莱西市望城街道的工作人员王先生告诉记者,以前由于秸秆没有“出路”,不少村民都是偷偷摸摸进行焚烧,现在秸秆成为了香饽饽。
吃下秸秆,产出电能
将收购的农作物秸秆作为燃料用以发电,燃烧后的秸秆灰全部还给农民作有机肥,改良土壤。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青岛琦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本地农作物秸秆为主要燃料的发电企业,项目去年3月底正式开工建设。
6月3日,历经400多个日夜建设和调试,公司首次并网发电成功,目前机组各系统运行平稳。吃下的是“秸秆”,产出的是“电能”,公司走出一条资源循环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新路子,“下一步焚烧产生的蒸汽还可以供暖。”采访中公司负责人表示。
每年增加农民收入6000万
“我们每年可消耗秸秆、花生壳、枯树枝等生物质燃料30多万吨,增加农民收入6000多万元。而且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改善了大气环境。”该公司副总经理白广彬告诉记者,公司运行平稳后,年发电量可达3亿度,节约煤炭3.6万吨。从“废秸秆”到“绿色电能”,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应用,不仅让企业走出一条惠农强企绿色发展之路,同时也是对绿色崛起发展理念的生动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