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陕西:创新实干促进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1-30  浏览次数:504

     陕西高度重视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一直将促进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省农机部门积极探索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引进先进实用的秸秆综合利用新机具,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田,通过秸秆还田、饲草加工、资源化回收利用等,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模式。
       
                   

     截至2016年底,全省拥有秸秆综合利用机械24万台,年加工饲草能力达到1000万吨,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达3050万亩,利用率达81%以上,其中,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区和禁烧区利用率达到96%以上。
  陕西省政府历年来坚持把秸秆综合利用列为保护大气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省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作为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示范田建设、合作社扶持、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以及演示宣传培训。通过加强宣传培训,召开现场演示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2013年起,陕西对秸秆粉碎还田、饲草加工、捡拾打捆等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实行敞开补贴,增加了秸秆综合利用机具的保有量,以机具保面积。西安、宝鸡、汉中等市也出台政策,根据地区特点对秸秆综合利用机械进行累加补贴,此举大大降低了农民购机的经济压力,进一步激活了群众购置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的热情。此外,各地市还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把秸秆利用与禁烧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县、乡、村、组,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树立“不敢烧”“不愿烧”和“舍不得烧”的意识。采取行政推动、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严格考核、兑现奖惩的办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西安、宝鸡、咸阳等市基本实现“零焚烧”的目标。  
   经过研究发现,若要利用好被遗忘和废弃的秸秆,实现“变废为宝”,机械和技术是关键。陕西省农机部门组织科技人员大胆探索,联合攻关,点上示范,面上推广,针对不同利用方式,引进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的新机具和新技术。具体体现在,研发引进的带状旋耕施肥播种机、防缠绕播种机等,成功解决了免耕播种机在秸秆覆盖地块作业中通过性差的问题;积极推广联合收割机装配秸秆切碎装置,实现了小麦收割后秸秆即时粉碎并均匀铺撒;积极推广小麦秸秆捡拾打捆技术,开展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进行打捆收集利用。  
   同时,陕西省农机局还组织编写并发布了《陕西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规范》,规定:在关中,以建立示范田、扶持专业合作社为抓手,主推小麦秸秆捡拾打捆、玉米硬茬播种、带状旋耕施肥播种、秸秆还田和饲草加工等机械化技术,推广“小麦机收+麦秆捡拾或还田+玉米免耕播种技术”模式;在陕南,主推小麦秸秆还田、旋耕整地、油菜秸秆机械化还田和油菜秸秆还田后水稻机插秧等机械化技术,推广“油菜、小麦机收+秸秆还田+整地+机插秧技术”模式,开展稻草编织等初加工利用;在陕北,主推秸秆收贮+机械揉搓加工的饲草化黄贮干贮利用模式。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户为载体,公司做纽带”的工作方式,通过多种方式综合利用,陕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此方式下,24万台秸秆综合利用机械投入“三夏”“三秋”生产,既可吸收大量劳动力,又可增加机械作业收入,加工利用饲草1000万吨,可为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玉米硬茬播种、旋耕施肥播种、秸秆还田1700万亩,能使1000多万吨秸秆直接还田,相当于为土壤施入氮、磷、钾肥料110万吨,有效地减少了化肥投入,提高了土壤肥力;将全省3050万亩小麦、玉米、水稻产生的秸秆进行科学合理利用后,每年可减少废气排放30亿立方,促进了全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每年机械加工生产饲草1000万吨,可满足100万头牛饲草用量,提高了畜牧产业比较效益,促进了畜牧产业良性发展。“十三五”期间,陕西将继续完善政策措施,并大力宣传推广各地在实践中探索的成功模式,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的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利用,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农民
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