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上海秸秆变身燃料棒遇部门协调尴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0-19  浏览次数:928
     中国秸秆网上海报道,上海市郊将秸秆回收利用为生物质颗粒燃料棒的做法,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回访发现,秸秆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在实际操作中,却遇到了阻力和尴尬。

             u=600711386,347814945&fm=21&gp=0
   环评遭遇阻力

据市农委介绍,秸秆加工为燃料颗粒(棒、块),目前在金山、奉贤、崇明等区已有生产,但受限于锅炉环评审批难且利润低,在政策扶持下企业勉强维持运转。

近日,本市一家能源企业向区环保窗口提交生物质合同能源项目的“环评”申请时被拒,理由为“生物质成型燃料不属于清洁能源”。这并非个案,企业反馈一些地区不同意使用生物质能,即使第三方检测达标也不认可,需要市级层面的批文。

企业不解:“如果生物质利用的大气排放超标,我们甘愿受罚,但为什么环保达标也面临停产、被开罚单?”

管理部门回应:“理论上检测达标并不等于实际操作中能达标。”原来,以往确有个别企业存在失信行为,表面上燃烧生物质能源,实则在燃料中掺杂其他物质,甚至晚间乱冒黑烟,给监管带来难度。

符合排放标准

农作物秸秆利用后的“生物质能”是否属于清洁能源?国家能源局、环保部发文:“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是低碳、环保、经济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供热方式,是替代燃煤燃重油等化石能源锅炉供热、应对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

市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专家顾定槐介绍,稻麦秸秆成型颗粒的燃烧,与秸秆直接焚烧有本质的不同。“成型颗粒的特点是密度大,热值在2700-3500大卡/千克之间;吨蒸汽的成本可降低50%以上。”据测算,改造后的一台10吨锅炉,可用上生物质颗粒约2.5万吨。

上海已有多家企业开发环保型的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包括奉贤红炬能源、上海永晟能源、上海普天能源等。可喜的是,相关项目在试生产中的气体排放,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尾气粉尘、林格曼黑度等,均达到本市最严格的大气排放标准。

以红炬能源为例,上半年自主研发6台秸秆颗粒燃料粮食低温烘干燃烧机,替代传统的燃油、燃气烘干设备,生产线每月可烘干稻谷4000吨,不仅排放标准达到环保要求,而且大大降低稻谷烘干成本。

前景值得期待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