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中国加速秸秆综合利用:找回“另一半农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18  浏览次数:846
    中国秸秆网消息:中国秸秆利用正在告别一家一户零散利用和废弃物被动处置的消化模式,向综合利用协调推进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进军。

  农业的春华秋实,产物一半在籽实,一半在秸秆。拓展秸秆的综合利用渠道,就是找回农业的另一半。

        
    中国秸秆网了解,随着中央和地方持续加大政策和财政扶持力度,中国秸秆的综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程度逐步提高,秸秆产业日趋成为农村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秸秆利用量为7.2亿吨,综合利用率为80.1%。从秸秆利用主要途径看,秸秆肥料利用量为3.9亿吨,饲料化利用1.7亿吨,燃料化利用1亿吨,分别佔可收集资源量的43.2%、18.8%和11.4%。

  近年来,中国各地在粮食生产持续丰收的同时,也遭遇了秸秆带来的尴尬。以中国最大商品粮基地东北地区为例,虽然生产了大量粮食,但也是秸秆焚烧重灾区。在传统种植工艺中,秸秆是农民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可以用来烧火做饭等。

  为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方式,东北多地依靠市场和科技,为玉米秸秆找到多个出路,产业化成为重要突破口。

  在吉林省通化县,以甜玉米秸秆处置为例,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援和引导下,企业主动联合吉林大学进行技术攻关,不仅解决了甜玉米秸秆的出路问题,还为当地增加2000万元以上的财政收入。

  “经过反复试验,我们开发出用保鲜甜玉米秸秆榨汁酿造白酒的工艺,这种糖汁酿酒能够减少用粮40%,秸秆渣还可以直接就地作为有机肥还田。”吉林省通化县玉水坊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于世春说。

  同时,让秸秆直接回归黑土地,也是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目前,中科院东北地理与生态农业研究所已在吉林省梨树、农安等粮食主产县,推广免耕生产等保护性耕作示范种植面积150万亩以上。

  在已出台的秸秆焚烧工作实施方案、发展生物质经济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吉林省近期又出台建立以机收捡拾打捆为重点的较完善的秸秆收储运体系,将秸秆还田、捡拾打捆等机械设备列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实行秸秆运输“绿色通道”等政策措施,努力破解当前秸秆收储和运输难题。

  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宋刚说,吉林省正在以生物质资源替代化石资源、玉米秸秆资源替代粮食资源、生物基产品替代石油基产品“三个替代”为方向,加快发展聚乳酸及下游产业为代表的生物基化工和新材料产业,着力扩大绿色消费市场,构建与产业发展相协调的绿色产业体系。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尹成杰表示,秸秆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其综合利用就是找回“另一半农业”,实现秸秆产业化必将成为中国新兴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