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 秸秆,这种曾经的废弃物如今已成了海南省临高县农户们的“香饽饽”,不仅可以作为田野中的有机肥料。
每亩作业补贴50元
“在田野里,秸秆不用农户收割,直接用拖拉机收割后进行粉碎,然后在喷洒到农田里,成为有用的肥料,省钱又省事。”5月31日,临高县农机服务中心机务推广股股长王祥表示,一大早他就联系了拖拉机工作人员将拖拉机运送到指定的农田里,等他来到的时候,拖拉机已经准备就绪。
“惠达农机全程机械化平台”是临高县首次在秸秆处理工作中引入的创新举措,农户们购置好专门用于收割粉碎的拖拉机后,政府在拖拉机上安装北斗定位系统,并与“惠达农机全程机械化平台”进行联通,拖拉机工作人员在进行秸秆收割粉碎的时候,平台就会自动打开并运行,记录下工作人员作业情况,并且通过提前架设的设备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在手机终端或者县农业局后台,工作人员收割粉碎秸秆的情况会实施记录,并在平台上形成一组数据,例如作业面积、耕深情况、作业起止时间、作业地点等,我们会根据这些数据给拖拉机工作人员进行补贴,一般是每收割粉碎一亩地秸秆补贴50元,以此类推,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做到‘谁收割,谁负责还田,谁还田,补贴谁’。”

秸秆的“变废为宝”,受到了农户们欢迎。在采访过程中,一名正在观看拖拉机作业的农户告诉记者,他家有4亩地种植水稻,每年要进行秸秆收割粉碎好几次。“起初,我们基本都是直接将秸秆丢弃。现在响应政府的号召,在收割稻谷后,就会通知相关工作人员来对秸秆进行处理,我们家是直接收割粉碎,而邻居是选择直接填埋,不过其实原理也差不多一样。就等于原先当做废弃物的秸秆,现在成了有用的肥料,不仅肥沃了土地,还很环保和省钱,何乐而不为呢?”该农户说。
这时,已完成约2亩地秸秆处理的一名拖拉机手走过来告诉记者,以前,他都跟家人在田间种地,后来自费学习了拖拉机驾驶技术,以为无用武之地,没想到现在不仅可以为农户们进行秸秆处理,还能有补贴收入。“每亩地补贴50元。刚才处理了约2亩地,可以补贴100元,而且用时也就10分钟左右。自己学的东西没有荒废,还能获得额外有补贴来贴补家用,真的很开心。”

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
以前的秸秆都是一烧了之,现在则是“变草为金”,在临高县波莲镇的农户眼里,田间的秸秆就是宝。如今临高县对秸秆的综合利用,不仅大幅度减少了秸秆随意堆放和露天焚烧的现象,也能改良土壤,使土地更加肥沃,有利于推进绿色农业发展。
临高县农业农村局科教室主任符小琴表示,自去年开始,临高县就已经开始谋划并推行“惠达农机全程机械化平台”,直至今年正式使用,取得得效果良好。今年,临高县将计划通过秸秆还田利用项目和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项目,创建临高县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
符小琴介绍,在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利用项目上,临高县已经在水稻收割作业农机具上安装北斗监控系统,全程监控水稻低茬收割粉碎还田作业过程,并同时建立全县农机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精准统计水稻收割作业面积,精细监控作业质量等。目前,在县农业农村局建立一个收割作业监控信息展示中心尚在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