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创新 » 秸秆发电 » 正文

农作物秸秆发电效益在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14  浏览次数:371
 ■ 本报记者 丰静 范克龙

秸秆发电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效益好

6月24日,夏雨阵阵,在蚌埠沫河口工业园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厂门外,上百亩的料场上,成捆的小麦秸秆堆积如山,不断有农民和经纪人运送秸秆来。

“要是平时不下雨,前来送料的大货车能排起千米长队。”蚌埠凯迪电力燃料团队总经理钱志超告诉记者,通过去年一年的培育,厂区周边自发形成了一批秸秆经纪人,进入午收时节,帮助企业收购秸秆。

“过去是生火做饭,现在是发电,同样烧秸秆,产生的社会效益却大为不同。秸秆发电不仅保护了环境,还可增加农民收入,为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致富门路。”来自固镇县任桥镇的秸秆经纪人薛斌说,现在一到午季他都自觉担任乡镇、村里的秸秆禁烧宣传员。

“2015年,固镇国能、淮上区凯迪电力两座电厂共计消耗农作物秸秆35万吨,秸秆用量占其辐射区农作物秸秆离田总量的65%以上。两座电厂共计发电3.2亿度,企业实现净利润1100万元。”蚌埠市发改委能源办负责人刘波告诉记者。

来自省能源局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我省累计建成可利用秸秆发电的生物能源电厂20座,合计装机57万千瓦,装机规模位居全国第二。今年,我省还有总装机规模39万千瓦的13个秸秆发电项目在建。预计到2017年,我省秸秆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150万千瓦,成为全国第一。

“总投资6亿元、一期投资3.3亿元的光大生物质(怀远)发电厂也在紧张有序施工,预计今年年底前建成运营,每年可消耗3万吨秸秆。这样,固镇、五河、怀远三个县实现了秸秆电厂全覆盖。 ”刘波说。

收储运输加工不畅,制约企业经济效益

秸秆电厂快速扩张的背后,盈利能力一直备受关注。在采访中,一些秸秆电厂负责人表示,秸秆电厂属于微利行业,前期建设投入大,后期盈利并不乐观,普遍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由于秸秆体积大、密度低、含尘多、集中收购时间短,电厂往往面临较大的存储压力,二次运输成本大大增加。钱志超粗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该厂消耗4万吨秸秆,支出近720万元,其中450亩的场地租金、场地整理及防护设备、专门看护的12人人员工资、场外倒运费、秸秆破碎费等收储运加环节的支出350余万元。相对于2014年企业的保本微利,2015年,凯迪电力经济效益下滑,出现了亏损现象。 “我们也在从自身管理找原因,尽量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钱志超说。

此外,今年午季的雨水,也为该企业带来不小的损失。“秸秆泡一次水热值几乎就要降一半,对锅炉损耗也大,几场大雨直接影响企业发电效率。”钱志超无奈地表示,原本打算购买塑料雨布,可公司一核算便打了退堂鼓,因为那么大面积的雨布至少花费290余万元,且只能用一至两年。

在定远县连江镇会群秸秆收储中心,记者看到场内除了成堆的小麦秸秆外,还堆放着成片的树根、树枝等各种农林废弃物。 “农作物秸秆热值低,不适宜单独作为燃料,一般是60%-70%的秸秆,掺烧一定量的树枝、树根等山林废弃物,达到提高热值的目的。尽管如此,秸秆的综合发电成本也要高于煤电。 ”光大生物能源(定远)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纪宁表示。

纪宁告诉记者,秸秆回收季节性强,旺季面临如何收储、存放的问题,淡季又面临供应不足的隐忧,如何保证秸秆燃料的供应成为难点。光大生物能源(定远)有限公司现有场内场外两个料场,最大容量只有万余吨,而电厂一天约消耗800吨燃料,库存燃料仅能维持一周。

“现在各地都在上马秸秆电厂,预计后期燃料市场的竞争会趋于激烈。 ”固镇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军认为,收购环节上,未来局部地区可能会出现供应不平衡、甚至争抢燃料的现象。

发挥经纪人作用,探索合作新模式

要实现秸秆发电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储运加成本、保障企业效益成为关键。

在国能固镇生物发电有限公司,记者发现,该厂午季目前仅存储了6000余吨小麦秸秆。张军却对到年底完成4万吨收储任务信心十足。因为该公司通过一年摸索,探索出“电厂+经纪人”的共赢收储模式,积极发挥了秸秆经纪人的“蓄水池”作用,实现“藏草于民”。

原来,国能固镇生物发电厂与当地县政府合作,允许秸秆经纪人在各乡镇、村设立秸秆收储点,电厂与经纪人签订收购合同,全年敞开口径收秸秆。经纪人可以先将收储的秸秆堆放在自己的草场上,等农闲时再分批向电厂运送。

 

由于秸秆需要粉碎至20厘米以下才能入炉燃烧。原先,固镇国能自己粉碎的成本为29元/吨,随后将这一环节交给经纪人,每吨成本下降了9元。“收储季节,俺们堆草,农闲时节,俺们加工。 ”经纪人薛斌指着自家百亩草场告诉记者,这里防火防水均由他们一家三口看护。固镇国能对收购秸秆的质量进行了严格管控,将秸秆划分为13个等级,按照质量等级,给出不同收购价格。为了保证质量,减少水分,他家自发地购买了雨布等防水设施。

一年下来,他家给电厂送上三四千吨秸秆,纯收入一二十万元。 “我们除了自己收,还鼓励散户给我们送,每吨120元左右,有的农户手脚麻利,一天收入比在外打工还高。 ”薛斌说。

“我们还在鼓励其他企业积极探索,通过科学管理降本增效,建立起一套可复制的秸秆发电新模式。 ”刘波表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