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平台 » 年度精英 » 正文

耶鲁硕士返乡 把秸秆‘变废为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12  浏览次数:10983
   自广汉的25岁小伙周佳霖是从美国耶鲁大学金融专业毕业的高材生,但在海外留学6年完成硕士学业后,小伙子却选择回到了家乡广汉,在田间地头探索一条“美国模式”的秸秆回收综合利用之路。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tangram_guid="TANGRAM_7" data-bd-imgshare-binded="1" alt="" />

 

海归硕士下田收秸秆

    随着国人对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在不断推行禁止

    秸秆焚烧,不过由于秸秆不好处理、不易回收,很多地方在管理上也打伤脑筋。但在美国留学期间,周佳霖就曾接触到了秸秆回收利用的领域。于是,硕士毕业后,他毅然回到家乡创办起一家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

   “秸秆禁烧后,如何把秸秆‘变废为宝’将成为市场机遇。”周佳霖看准了秸秆的广阔市场前景,“一方面,广汉每年产生秸秆17万吨。另一方面,广汉有部分企业已具备使用生物质固体燃料的条件,他们都是我潜在的客户。”“目前国内生产设备的效率大大落后于美国,秸秆回收利用的体制机制也还需完善。”通过与美国同行交流,他认为回收秸秆生产的产品能否推向市场,市场又能否接受将成为自己创业成败的关键。周佳霖认为,自己的美国之行将为上述问题找到可供借鉴的先进经验。

看好秸秆回收前景

    国外回收秸秆早已形成环保处置机制,虽然广汉的秸秆回收综合利用才刚刚起步,但有一定市场潜力。”有了这个思路,周佳霖开始进一步接触秸秆回收综合利用领域。

    目前,周佳霖已在广汉高坪镇一处秸秆储存点,周佳霖投资建设的仓储厂房已近完工,不少秸秆已经打捆入库。不久后,这里将建起生物质固体燃料生产线。

    周佳霖介绍说,高坪镇的加工点全部建成后可堆放2000-3000吨秸秆,回收范围辐射周边多个乡镇,生产线全部投产后,每小时燃料产量是2-3吨,大大超出秸秆的供给率。

    名牌大学硕士毕业,却和秸秆打交道,或许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周佳霖说,他的父母都很支持他,因为这是他喜欢做的事。虽然是回来了,但周佳霖还的走出去,今年周佳霖将多次赴美和多家公司负责人见面,欲探索一条“美国模式”的秸秆回收之路 (四川在线德阳频道 记者 兰海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