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创新 » 饲料化 » 正文

我国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29  浏览次数:11990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近年来,我们国家和相关部委都非常重视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禁止使用原始焚烧的方法来处理秸秆,倡导变废为宝,因而诞生了一系列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例如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那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就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生态农业处的石祖梁老师,请他来为我们谈一谈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下面来听主持人李庆的采访:

 

     


    主持人:
石老师,欢迎您!

 

专家: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农民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秸秆肥料化利用可以说已经成为秸秆资源化利用最重要的技术途径,那么节目的开始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的内容吗?

 

专家:好的。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它主要包括秸秆直接还田、秸秆腐熟还田、秸秆反应堆还田、秸秆生产有机肥还田、秸秆炭化还田等几个方面。下面,我简要将这几个技术介绍一下。

 

主持人:好的,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听起来应该会比较简单,您先来介绍一下吧。

 

专家:直接还田又包括三方面的技术,一是秸秆机械化混埋还田技术,就是用秸秆切碎机械将摘穗后的玉米、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撒在地表,随即采用旋耕设备耕翻入土,使秸秆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匀,并在土壤中分解腐烂,达到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促进农作物持续增产的一项简便易操作的适用技术。二是秸秆机械翻埋还田技术,这个是指将粉碎均匀抛撒在地表的秸秆,使用机械翻耕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这种种术有利于把秸秆的营养物质完全地保留在土壤里,并减少病虫危害。小麦、玉米、大豆、水稻、棉花、油菜等作物秸秆均可以采用翻埋形式还田。三是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是指在农作物收获前,套播下茬作物,将秸秆粉碎或整秆直接均匀覆盖在地表,或在作物收获秸秆覆盖后,进行下茬作物免耕直播的技术,或将收获的秸秆覆盖到其它田块。秸秆覆盖还田不但有利于减少土壤风蚀和水蚀、减缓土壤退化,同时能够起到调节地温、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而且能够有效缓解茬口矛盾、节省劳力和能源、减少投入。

 

主持人:看来听起来最简单的技术操作起来也是有很大技术含量的。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呢?

 

专家:秸秆腐熟还田包括两种方法,一是在秸秆直接还田时接种有机物料腐解微生物菌剂,促进还田秸秆快速腐解;二是将秸秆堆积或堆沤在田头路旁,接种有机物料腐解微生物菌剂,待秸秆基本腐熟(腐烂)后再还田。添加秸秆腐熟剂加快秸秆分解,可减少因大量秸秆还田给后续耕作播种或移栽等作业带来的困难,同时也可以减轻对后茬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是秸秆全量还田的一项关键技术。它对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降低化肥施用量,减少农田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均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人:原来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对生态环境还有着重要的意义。您刚才说了有项技术叫秸秆反应堆还田技术,那这项技术是个什么原理呢?

 

专家: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秸秆还田方式,是将秸秆埋置于农作物行间、垄下(内置式)或堆置于温室一端(外置式),秸秆在微生物菌、催化剂、净化剂等的作用下,定向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热量、有机和无机养料等,同时通过接种植物疫苗,提高作物抗病虫能力,减轻或减缓病虫危害。该项技术可用于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瓜菜、果树栽培,以及露地园艺作物和中药材等栽培。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按应用方式又可分为内置式、外置式和内外置结合式3种基本的方式。

 

主持人:看来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还比较广泛。我们知道,秸秆富含营养元素和有机质,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那么秸秆生产有机肥还田技术是如何实现的呢?

 

专家:秸秆有机肥料生产是指控制一定的条件,通过原料粉碎混合、一次发酵、陈化(也就是二次发酵)、粉碎、筛分包装等技术流程,在工厂中实现秸秆腐烂分解和稳定,最终将其转化为商品肥料的一种生产方式,其产品一般主要包括精制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其在改良土壤性质、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提高农产品产量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和显著效果。

 

主持人:好的,我们知道了秸秆生产有机肥还田技术对生态也具有一定的意义。那么秸秆炭化还田技术又是如何实现的?

 

专家:秸秆炭化还田技术是将秸秆经烘干或晒干、粉碎,在干馏釜中隔绝空气加热,在缺氧及低氧环境中热裂解生产出生物炭的过程。生物炭是一种碳含量极其丰富的炭,可以稳定地将碳元素固定长达数百年。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物炭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农业领域,生物炭作为一种农业增汇减排技术途径得到不断开发和应用,主要包括作为土壤改良剂、肥料缓释载体及碳封存剂等。不少人认为在土壤中添加生物炭是一种“气候变化减缓”战略和恢复退化土地的有效方式。

 

主持人:好的,感谢石老师为我们介绍的五种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很多技术不仅实用性很强,而且对生态环境都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接下来,请石老师介绍一下,目前我国秸秆肥料化利用是个什么样的状况?

 

专家:目前,全国的秸秆资源产生量约为9.64亿吨,可收集量约为8.19亿吨,秸秆资源利用率(利用量占可收集量的比例)约为78%,其中秸秆肥料化利用在秸秆五料化利用中最高,占可收集量的33%左右(约2.7亿吨秸秆)。据统计,目前秸秆直接还田量约为2.4亿吨,秸秆还田面积达到5.9亿亩,预计到2015年底,这个数字可达到6.5亿亩。

 

主持人:看来我国秸秆肥料化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那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肥料化利用是什么情况呢?石老师,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专家:好的。从国外看,发达国家把秸秆还田作为培肥地力的重要途径,已基本形成秸秆还田、厩肥和化肥配合施用的“三合制”施肥制度,一般秸秆还田和厩肥施用量占施肥总量的2/3左右。美国和加拿大秸秆还田量占秸秆总产量的2/3以上。欧盟各国大部分麦秸和生产籽实的玉米秸秆都用于还田。德国每施用1吨化肥,同时要施用1.5-2吨秸秆和厩肥。日本近70%的稻草直接还田,韩国稻麦秸秆20%直接还田、80%通过过腹的方式还田。这些国家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如果我国20亿亩耕地全面实施“三合制”施肥制度,10年内可使耕地地力总体提升1-2等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可提升10001500亿公斤。

 

主持人:看来我国在秸秆利用上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国外有很多优秀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那么,石老师,为什么全球都在推行秸秆肥料化技术?

 

专家:一是秸秆肥料化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农作物光合产物一半在籽实,一半在秸秆。据专家测算,如果将我国现有8亿吨秸秆资源化利用,相当于在现有基础上净增20%左右的农业资源。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是秸秆肥料化利用是实现秸秆禁烧的重要保障。开展秸秆就地还田肥料化利用,不但可以使秸秆得到有效利用,促进耕地质量的有效提升,而且是实现秸秆禁烧的一个最基本的途径。

 

三是秸秆肥料化利用是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重要途径。规模化、产业化秸秆肥料化利用(如秸秆有机肥生产、秸秆炭化还田等),既可增加农村秸秆收储运组织有效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又可形成新的高效产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主持人:看来不管是从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秸秆禁烧,还是在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上,秸秆肥料化的应用都非常具有必要性,那么,石老师,您能为我们简单分析一下秸秆肥料化利用的可行性吗?

 

专家:好的。一是秸秆肥料化利用有良好的工作基础。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秸秆还田肥料化工作,进一步加大秸秆还田工作力度,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到目前为止,全国形成秸秆还田模式44种,主推技术模式7种。在需要收储运的秸秆肥料化利用方面,各地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山东以县、乡、村级三级秸秆收储体系建设为切入点,探索形成了“政府+企业+村级作业点+收储中心+秸秆打包专业户+秸秆专业运输队”的秸秆离田有效模式。这些都为推进秸秆肥料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二是秸秆肥料化利用的技术装备越来越成熟。近年来,国内积极开展秸秆肥料化利用的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发,相关技术规范和方案逐步完善,形成了一批秸秆肥料化利用的高效技术模式。

 

三是各地探索初步形成秸秆还田利用的补贴机制。围绕推进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和禁烧工作,一些省市相继出台一系列补贴政策。北京、天津、山西、内蒙、黑龙江的部分地方按照“谁作业,补给谁”的原则开展了秸秆还田补贴试点,并建立了严格的补贴考核办法,取得了可借鉴的经验。

 

主持人:稍后继续播出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欢迎您接着收听。

 

主持人:欢迎回来,听众朋友,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生态农业处的石祖梁老师。下面继续请老师介绍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来听李庆的采访:

 

主持人:既然秸秆肥料化利用得到了国家支持,也拥有了较完备的技术装备,而且秸秆肥料化利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秸秆肥料化利用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石老师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国秸秆肥料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者说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专家:目前我国秸秆肥料化利用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秸秆还田技术、还田成本和还田质量方面、政策、收储运体系、秸秆肥料化利用企业等几个方面。

 

主持人: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主要就是还田,那么在秸秆还田技术上都有什么不足呢?

 

专家:一是伴随着我国粮食取得十一连增的伟大成就,其副产品秸秆产生量也是逐年增加,但由于缺少配套的深旋机械,现有机械难以满足秸秆产生量高于1300/亩时全量全耕层均匀还田的需要,特别是在东北地区,玉米秸秆产量达到1吨,往往在土壤表面堆积高达15厘米左右的厚度,如此大的单季秸秆量,还田难度可想而知。

 

二是在稻麦等作物收获时秸秆粉碎抛撒效果未达理想程度,抛撒的秸秆仍呈条状分布,尤其是水稻秸秆,因其含水量高、柔软、相互缠绕,抛撒后成条成团现象仍十分普遍,影响了后续旋耕埋草作业。

三是农艺栽培技术不配套,在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应用中难以避免一些负效应的产生,如稻麦两熟区,小麦秸秆还田会造成水稻的僵苗不发,对水稻生产造成影响,同时稻田甲烷的排放也会显著增加,对温室效应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水稻秸秆还田也会造成土壤虚浮,透风失墒,影响小麦根系下扎,冬春冻苗、死苗现象严重等。

 

四是各地土壤类型、质地及气象条件、农作制度等存在显著差异,目前还缺少秸秆还田技术适宜性的研究,比如最大、最小、最适还田量是多少,哪季作物还田最适宜等,缺乏系统的区域性秸秆还田技术标准。

 

五是随着秸还田后技术模式的改变,配套新型农机装备也亟待开发,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问题也是阻碍秸秆还田利用的一大障碍。

 

主持人:那么在秸秆还田成本和还田质量方面都存在什么问题呢?

 

专家:首先,作业成本高,农民难以承受。

其次,还田机械不配套、还田质量差。为了节省成本,一些地区将必要的“两碎两旋”变成“一碎一旋”,或“只旋不碎”,大量的秸秆连年堆积在地面和表层土壤,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和农民秸秆还田的积极性。

 

 第三,农机收获缺少留茬标准,农机手为提高机械收获作业效率,降低油料和人工成本,导致留茬过高,直接影响到机械化还田作业。

 

主持人:石老师,刚才您提到影响我国秸秆肥料化利用的因素还有政策方面,那么在政策上有什么不完善吗?

 

专家:现已出台的政策大多集中在秸秆禁烧、农机补贴、大气污染治理等方面,缺乏普惠性、针对性资金扶持。个别已出台补贴政策的省市补贴标准明显偏低,某些省区秸秆还田试点补贴的1020元标准,相当于还田实际成本的1/4左右,农民自己要自己承担3/4的还田费用,严重影响其利用秸秆的积极性。有一些乡镇干部反映,每年夏秋两季,用于严防死守的秸秆禁烧费用,分摊到每亩高达4050元左右,比农民期盼的每亩3040元还田补贴还要高。

 

主持人:那么在收储运体系和企业培育上存在什么问题呢?

 

专家:收储运体系不健全。像秸秆有机肥生产和炭化还田的共性基础是秸秆收集,由于目前秸秆收储运服务机制尚未健全完善,经纪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发育不足,存在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加上秸秆集中收集时间短,离田手段落后,储存时间长,占用场地大,进一步增加了收储运成本。

 

秸秆肥料化利用企业培育不足受秸秆收储成本高、启动资金缺乏、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目前可推广、可持续的秸秆利用商业模式较少,龙头企业少且带动作用明显不足。

 

主持人:石老师,刚才您提到在制约我国秸秆肥料化利用的因素中有一项是政策不足,那么目前,我国秸秆肥料化利用有哪些政策扶持?

 

专家:秸秆农用优先一直是农业部利用的主张之一,我部在秸秆肥料化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支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支持秸秆还田在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

(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贴项目。

(三)秸秆生产有机肥项目。

(四)秸秆综合利用农机购置补贴。

(五)农业部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六)《关于有机肥产品免征增值税的通知》

 

主持人:既然还有这么多的制约因素,那应该如何去克服这些障碍呢?石老师,您能跟我们谈一下未来秸秆肥料化利用的工作方向吗?

 

专家:好的。简单来说,下一步在秸秆肥料化利用方面应该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投入力度。中央财政应设立转移支付专项,切块到省,长期稳定地支持秸秆还田和农机作业补贴工作。

 

(二)制定配套政策要研究制定支持秸秆还田和肥料产业化的税收、土地等配套政策,通过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秸秆加工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将秸秆收储用地纳入农业用地管理范畴、相关关键设备列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措施,培育壮大肥料化利用龙头企业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增强其运行赢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做好试点示范。要以试点示范为引领和抓手,将已有技术集成、配套、熟化,并积极研究探索实用新型模式,继续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在重点地区开展开展秸秆深翻还田、秸秆炭化还田改土、秸秆生物腐熟还田等方面试点,扩大示范推广范围,构建和完善适合不同地区特点的机械化、标准化的耕作模式,推动秸秆还田和耕作技术不断进步,切实解决技术瓶颈问题。

 

(四)加快科技攻关。就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而言,需要在秸秆粉碎匀抛、全耕层埋茬、覆盖还田等方面,加大技术攻关与加快研发步伐,同时,加大现有技术推广应用与普及的力度,通过农机、农艺相融合与相互促进,真正地将“秸秆直接还田”这篇文章做好、做大、做优。同时要尽快解决秸秆不同区域、不同年度、不同作物的最佳还田量、还田周期和作业规范,重点在秸秆炭化还田、秸秆低温菌剂、高性能秸秆粉碎机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并修订完善现有相关技术标准,逐步建立秸秆肥料化利用标准体系。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石老师做客我们的节目,就秸秆肥料化技术,给我们大家所做的一个详细的介绍。好的,再次感谢石老师,谢谢!

专家:谢谢大家!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