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秸秆青(黄)贮技术
秸秆青贮的就是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给有益菌(乳酸菌等厌氧菌)提供有利的环境,使嗜氧性微生物如腐败菌等在存留氧气被耗尽后,活动减弱及至停止,从而达到抑制和杀死多种微生物、保存饲料的目的。由于在青贮饲料中微生物发酵产生有用的代谢物,使青贮饲料带有芳香、酸、甜等的味道,能大大提高食草牲畜的适口性。
2 秸秆碱化/氨化技术
氨化秸秆的作用机理有三个方面:一是碱化作用。可以使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分离,并引起细胞壁膨胀,结构变得疏松,使反刍家畜瘤胃中的瘤胃液易于渗入,从而提高了秸秆的消化率。二是氨化作用。氨与秸秆中的有机物生成醋酸铵,这是一种非蛋白氮化合物,是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的营养源,它能与有关元素一起进一步合成菌体蛋白质,而被动物吸收,从而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三是中和作用。氨能中和秸秆中潜在的酸度,为瘤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创造良好的环境。
3 秸秆压块(颗粒)饲料加工技术
秸秆压块饲料是指将各种农作物秸秆经机械铡切或揉搓粉碎之后,根据一定的饲料配方,与其它农副产品及饲料添加剂混合搭配,经过高温高压轧制而成的高密度块状饲料。秸秆压块饲料加工可将维生素、微量元素、非蛋白氮、添加剂等成分强化进颗粒饲料中,使饲料达到各种营养元素的平衡。
4 秸秆揉搓丝化加工技术
秸秆经过切碎或粉碎后,便于牲畜咀嚼,有利于提高采食量,减少秸秆浪费。但秸秆粉碎之后,缩短了饲料(草)在牲畜瘤胃内的停留时间,引起纤维物质消化率降低和反刍现象减少,并导致瘤胃pH值下降。所以,秸秆的切碎和粉碎不但会影响分离率和利用率,而且对牲畜的生理机能也有一定影响。秸秆揉搓丝化加工不仅具备秸秆切碎和粉碎处理的所有优点,而且分离了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同时由于秸秆丝较长,能够延长其在瘤胃内的停留时间,有利于牲畜的消化吸收,从而达到既提高秸秆采食率,又提高秸秆转化率的双重功效。
5 秸秆微贮技术
将经过机械加工的秸秆贮存在一定设施(水泥池、土窖、缸、塑料袋等)内,通过添加微生物菌剂进行微生物发酵处理,使秸秆变成带有酸、香、酒味,家畜喜食的粗饲料的技术称为秸秆微生物发酵贮存技术,简称秸秆微贮技术。根据贮存设施的不同,秸秆微贮的方法主要有:水泥窖微贮法、土窖微贮法、塑料袋微贮法、压捆窖内微贮法等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