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秸秆综合化利用仍存在不少挑战。离田、还田利用成本较高就是难题之一。据农业农村部对部分省份调查显示,以还田为例,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区还田每亩成本增加76—88元;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每亩增加近60元;华南双季稻区每亩增加成本在50元左右。
因秸秆加工厂离农田有一定距离,需要先打捆收集、再转运存储。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调查测算,秸秆离田成本每亩为60—120元,相当于单季作物纯收入的15%—30%,在没有专项补贴的情况下,农民难以承受。
关键设备和工艺还有待突破。国内秸秆打捆小型机械基本成熟,但大型机械依赖进口,缺少成本低、寿命长、市场急需的国产大马力机械。
扶持政策也需要完善。针对秸秆利用经营主体用地、用电等需求,相关部门应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完善对经营主体保障支持体系,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产业积极性。
加强引导,培育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出台更精准的帮扶政策
秸秆综合利用是形势所迫也是大势所趋。农业农村部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50%重点县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露天焚烧现象显著减少;力争到2030年,全国建立完善的秸秆收储运用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基本实现全量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