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体现了两个信号,第一,粮食补贴不再实行分项补贴,杜绝了三项补贴可能不补给同一个人的情况;第二,谁种地补贴就给谁,而且种得多就拿得多。国家的目的非常明确,鼓励土地集约化,鼓励出现更多、更专业的粮食种植大户。综合来讲,3合1的粮补政策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而下一步是否会解决“谁来作业”的问题呢?更通俗的来说,农机购置补贴会不会调整为农机作业补贴?
农机购置补贴,鼓了谁的腰包?
补贴额度逐年提高,补贴范围也不断加大,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一直毁誉参半。尤其是刚开始的差价购机政策,将资金拨给了生产厂家,尽管这样做可以让志在提升产品性能的厂商缓解资金压力,但也为一些无良的厂商、经销商乃至部分地方管理人员留下了可乘之机。更有部分地区管理部门不作为、各种套补骗补的情形出现、一些真正购买农机的农民得不到补贴款……
农机购置补贴本是一项惠农政策,实施的目的是希望以资金补贴的方式调动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进而逼迫农机厂家拿出更好的技术和产品,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说白了,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为了鼓农民用户的腰包,而不是为了养肥一群“食我黍、食我麦”却“莫我肯顾”的硕鼠。
以深松作业为试点,农机作业补贴逐步实施
近几年,农业部设立了深松作业专项补贴。将资金会直接补给深松作业的农机手,据统计去年一年,深松作业补贴累计带动销售拖拉机25万台、深松机2.2万台(套)。
深松作业补贴取得了一定成效,相信更多类型的作业补贴将会相继出现,也为从农机补贴迈向作业补贴打下了基础,据消息称,当前农业部、财政部正在研究农机深翻的适宜地区、技术模式、补助支持政策等,未来很有可能在全国开展农机深翻等作业补贴。
粮食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等政策的设立初衷不仅是为了乡村振兴,更是为了利农、惠农,让农民成为有尊严的人群、让农业生产成为赚钱的职业。前提示补贴真正落实!好的政策要有好的实施者,只有各方坚决落实好补贴政策,才能确保18亿亩耕地有人来种地。